送李敖湖南书记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我同情你的才华如同阮籍一般出众,担任掌书记的职务也能媲美宰相般威武。
你进入楚地难道会忘记那象征愁苦的泪竹?停船时想必也会欣赏江边的枫树。
我深知你在旅途中的梦境都沉浸在烟波浩渺之中,怎能忍受夜晚猿猴的哀鸣和雨声。
不要担心消息无法送到衡湘之地,每年秋天的大雁都会飞过巴东传递讯息。

注释

怜:同情,怜惜。
阮家:指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荡不羁著称。
掌记:古代官职,负责文书档案管理。
亚相:仅次于宰相的官员。
泪竹:古人常以泪竹比喻愁苦或离别。
江枫:江边的枫树,象征秋天和离别。
诚知:确实知道,深知。
猿鸣:猿猴的叫声,古人常用以表达哀伤和思乡之情。
衡湘:泛指湖南地区,衡山和湘江的合称。
书不到:指书信无法送达。
秋雁:秋天的大雁,古人常用来传递信息。
巴东:古代郡名,今湖北西部一带。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郎士元所作,名为《送李敖湖南书记》。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其才能的赞赏。

“怜君才与阮家同,掌记能资亚相雄。”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李敖才华的欣赏,将他的文学才能比作了古代著名辞赋家阮籍,并认为他有能力成为一位出色的将领或政治家。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诗人提醒李敖在前往湖南的路上不要忘记那些能够引起感伤的景物,如同古人在楚地所留下的泪迹。此处的“泪竹”和“江枫”都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的惜别之情。

“诚知客梦烟波里,肯厌猿鸣夜雨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敖在旅途中的关心。诗人相信李敖会在旅途中梦到故乡的美好景致,而在夜晚的猿啼声和细雨中感到些许厌倦。

“莫信衡湘书不到,年年秋雁过巴东。”这两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诗人希望李敖不要认为书信难以到达,而应相信每年的秋季,当大雁南飞之时,都能带来彼此的消息。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才能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遂之越

未习风波事,初为东越游。

露沾湖草晚,月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处,兰亭水向流。

西兴待潮信,落日满孤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杨中丞和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林宗配雷州

昨日三峰尉,今朝万里人。

平生任孤直,岂是不防身。

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

遥怜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

气劲三河卒,功全万户侯。

元戎阃外略,才子握中筹。

莫听关山曲,还生塞上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