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水中之鱼达成某种精神上的契合和理解。开篇"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强调了万物各有其道,不可相混。
接着"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则更进一步表达了一种平等与尊重自然之理念,每一生物都有其独特性,不应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其他生命。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中,诗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观察鱼儿在水中的嬉戏,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欣慰,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和谐共存的自然界。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与鱼之间差异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一种超越物种差别的精神交流。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道的顺应和接受,他与鱼之间既有观察,又有共鸣,但并非强求相遇,而是各自在其自己的轨迹上前行。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则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湖面风景,诗人通过这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感受到了鱼儿的安详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表达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他的琴声不带伤害之意,就如同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一样,是一种和谐与平静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鱼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一种超越物我界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江草半黄落,江雨催授衣。
衣中有断线,客子秋念归。
夜榻近虚檐,独卧玉蟾冷。
梧桐气先夺,端不碍清影。
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
床头窗眼白,秋曙溜以光。
暗蛩亦念晓,唧唧话夜长。
披衣看天东,谁与搴扶桑。
急风吹云翳,高树摇青苍。
疏疏冱寒蕊,散作菊雨凉。
此景岂虚属,老火候已藏。
一室清净缘,竹阴覆缣缃。
手拊霜雪枝,隐几待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