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榆林城

凭高望不极,天外一鸿过。

万岭夕阳尽,孤城寒色多。

芦笳满亭堠,羽檄度关河。

遥忆龙庭士,严霜正荷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榆林城上远眺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光与戍边将士的英勇形象。

首联“凭高望不极,天外一鸿过。”以“凭高”二字开篇,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同时通过“望不极”表达了视野的辽阔无垠。紧接着,“天外一鸿过”,一只鸿雁掠过天际,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引发了对远方的遐想。

颔联“万岭夕阳尽,孤城寒色多。”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群山连绵、孤城独立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万岭之上,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壮丽的景象;而“孤城寒色多”则突出了城池的孤独与环境的寒冷,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氛围。

颈联“芦笳满亭堠,羽檄度关河。”进一步展示了边塞的军事气息。芦笳声声,飘荡在亭堠之间,象征着边防的警戒与警惕;而“羽檄度关河”,则暗示了军情紧急,战报频繁传递,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尾联“遥忆龙庭士,严霜正荷戈。”将思绪拉回,诗人遥念着边疆的战士们,正值严霜覆盖大地之时,他们依然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荷戈待命。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紧张的军事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边疆战士的深情厚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落花有感

花开惊节序,花落转堪悲。

物色殊无意,春风暗有期。

蝶回芳草径,莺度夕阳枝。

独有豪华子,青楼醉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望西山

西山久不到,花鸟向何人。

风散石崖雪,天开湖水春。

老僧虚白社,骚客负青蘋。

底事燕京陌,黄尘满角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平乡赵隐君

风霾起薄暮,有客叹归欤。

白首犹怀刺,青山且著书。

故乡春树外,别馆夜钟馀。

不见磻溪叟,终然载后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野望

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

寒声惟鸟雀,野色但村墟。

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

谁为筹国者,云物渺愁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