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霾起薄暮,有客叹归欤。
白首犹怀刺,青山且著书。
故乡春树外,别馆夜钟馀。
不见磻溪叟,终然载后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薄暮时分感叹归途的客人形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联“风霾起薄暮,有客叹归欤”,以自然景象的阴霾和黄昏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愁绪与归心似箭的情态。接着,“白首犹怀刺,青山且著书”两句,通过对比白发与山色,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仍不忘学问与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怀。
“故乡春树外,别馆夜钟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春日的树木与夜晚的钟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强化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最后,“不见磻溪叟,终然载后车”则以典故结束全诗,磻溪叟指的是姜太公,这里借指隐居的智者。诗人感慨自己未能像姜太公那样得到重用,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动人。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
寒声惟鸟雀,野色但村墟。
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
谁为筹国者,云物渺愁予。
三冬几烽火,诸将亦豪雄。
月冷胡笳断,云低汉垒空。
勋名身后别,边议眼前同。
枯木惟啼鸟,凄其向晚风。
客居何懒慢,过午尚科头。
老得医书喜,閒增诗债愁。
春寒风偃树,天晚雪明楼。
莫谓常漂泊,西来是壮游。
移得南山竹,冰霜见苦根。
春流触自响,清影羃何繁。
色蘸杯中绿,凉沾雨后痕。
邹枚此同赋,胜事即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