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象之颍桥观赠陈清臣太丞兼简陈

崔侯朝从西邑归,面有矜色口且咨。

云得高士陈其姓,非向可见所庶几。

尝登于朝最吏课,一旦去之心甚怡。

颍阳古观三日语,坐见月出青松枝。

深穷性命识原本,论议纯一无瑕疵。

周通旁畅未始极,曾不与道相乖违。

陈虽平生所未识,以子而誉信不疑。

向风长想日复夜,膏车秣马吾其西。

形式: 古风

翻译

崔侯早晨从西城归来,脸上带着矜持的神色,口中还谈论着什么。
听说得到了一位高雅之士陈先生,这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遇见的。
他曾是朝廷官员,考核成绩优秀,突然离职时心情却非常愉快。
在颖阳古老的道观中交谈三天,我们坐在那里,看着月亮从青松枝头升起。
他深入探究生命和本源,言论纯正,没有丝毫瑕疵。
他的学识广博,思想开阔,从未偏离大道。
虽然我从未真正认识陈先生,但因你的赞誉,我对他的评价深信不疑。
我日夜向往,准备好车辆马匹,我要向西而去,去拜访他。

注释

崔侯:对诗人的朋友崔某的尊称。
西:向西去拜访。
矜色:矜持的表情。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庶几:期望、接近。
吏课:官吏考核。
怡:愉快。
青松:象征高洁。
性命:生命的根本。
原本:根本、源头。
旁畅:广泛通达。
乖违:违背。
膏车秣马:准备车辆马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题为《和崔象之颍桥观赠陈清臣太丞兼简陈》。诗中描绘了崔侯归来后兴奋的神情,他分享了遇见高士陈清臣的经历,对其道德学问赞不绝口。陈清臣在朝中表现出色,但选择离开官场,与朋友在颖阳古观畅谈三天,夜晚月色下,他们的对话深入探讨生命的根本和纯粹的学术。诗人表示虽然自己未曾亲自结识陈清臣,但对他的人格和声誉深信不疑。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陈清臣的仰慕和想要亲往拜访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描绘,展现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友情的向往,体现了宋诗注重人物品性的特点。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曼叔灵树相别

男儿易为别,寻尺固可轻。

今日掺子祛,悽惶不自平。

岂其道里远,要是隔音形。

春风卷行迹,车马无留征。

回首高阳峰,隐约林间明。

形式: 古风

和曼叔昆阳城

炎精灭无辉,贼莽伺天业。

帝乘馀运起,一剑无所挟。

皇天相其怒,雷电助震叠。

寻邑百万师,破碎在俄霎。

开汉中兴基,其犹取诸箧。

千载滍水上,行人指遗堞。

威灵久不泯,如与耳目接。

至今古祠上,过者犹惴詟。

荆芜起寒色,尚想战血喋。

屋瓦无遗处,秋风卷黄叶。

形式: 古风

和曼叔赋断蓬见别

霜蓬飞无根,岁暮随惊风。

翻翻走寒野,日以去故丛。

譬如远游子,飘泊从西东。

一感颍上别,慨叹发予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曼叔憩永惠院

立春月在季,我时如滍皋。

惊风扬红尘,颇有行役劳。

自骇兹刹胜,愿言憩骖镳。

前对高花繁,后视万竹交。

虚堂坐閒敞,我辖忘载膏。

闻君戾止日,飞雨正萧条。

佳景忽在眼,恍如隔晨朝。

一吟竹边句,清思霭馀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