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

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

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作为郢都县令的幕宾,我心中向往着楚地的山云。
文才理应用来治理国家,但山林泉水却在诱惑着您。
我想要跟随砍柴人离开尘世,可惜又要与修道之友分别。
是否会像申公那样辞官归隐,专心研究《诗》以传承汉文化呢?

注释

身为:作为。
郢令:郢都的县令,郢为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地方官府。
客:幕宾,客人,这里指担任顾问或助手的角色。
心许:心中向往,心仪。
楚山云:楚地的山和云,象征着自然和隐逸生活。
文墨:文才,文章,这里指学问或治国之才。
应经世:应当用来治理国家,服务社会。
林泉:山林与清泉,代表隐居生活。
漫诱君:随意地诱惑着您,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欲随:想要跟随。
樵子:砍柴人,比喻隐士或平凡生活的人。
去:离开,此处指离开官场。
惜与:可惜要与。
道流:修道之人,指修行或有道之士。
分:分开,分别。
肯谢:愿意辞去,是否愿意放弃。
申公辈:申公那样的人,申公是古代贤者,这里泛指辞官归隐的高士。
治诗:研究《诗经》等经典。
事汉文:从事汉代文学的研究或传承汉文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许。

“身为郢令客,心许楚山云。”这里,“郢令”指的是官职,诗人作为一名客居于此地的人,内心却早已与远方的楚山相连,表明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

“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这两句强调了文学艺术的传承与自然环境的熏陶。诗人认为文学创作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流传,而自己则在林泉之间自由漫步,受到了大自然的教诲。

“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这里,“樵子”指的是采樵者,即隐居山林的人。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这些隐逸之士,远离尘世的愿望,但又因为与朋友(道流)的情谊而不忍心分离。

“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最后两句则是对前人文学成就的致敬和自己对于诗歌艺术追求的表达。诗人感谢古代文学巨匠如申公之类的人物,并表示要致力于诗歌创作,特别是在汉族文化传统下的文学探索。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高洁和向往自然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永恒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同裴录事楼上望

退食高楼上,湖山向晚晴。

桐花落万井,月影出重城。

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

萧萧独无事,因见涖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同颜使君真卿岘山送李法曹阳冰西上献书时会有诏徵赴京

汉日中郎妙,周王太史才。

云书捧日去,鹤版下天来。

草见吴洲发,花思御苑开。

羊公惜风景,欲别几迟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同颜使君清明日游因送萧主簿

谁知赏嘉节,别异忽相和。

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

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

惆怅支山月,今宵不再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寻天目徐君

常见仙翁变姓名,岂知松子号初平。

逢人不道往来处,卖药还将鸡犬行。

独鹤天边俱得性,浮云世上共无情。

三花落地君犹在,笑抚安期昨日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