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二)

大地文章散缟纤,小堂风物倍清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

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清冷之美。首句“大地文章散缟纤”以“缟纤”形容雪花的轻盈与细腻,将雪比作文章,形象地表现了雪景的雅致。接着,“小堂风物倍清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雪后环境的格外清新与庄严。

“洒来竹里迷人径,积向岩前讶虎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景的生动与奇妙。竹林间的小径被雪覆盖,仿佛迷宫一般,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岩石前积雪之厚,竟让行人惊讶于其足以比拟虎盐的壮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虎盐,既突出了雪的厚度,也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

“但使晓寒欺短褐,独宜久影泛虚檐”则从感受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雪后清晨寒冷的独特体验。短褐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久影泛虚檐”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雪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空荡荡的屋檐上,光影交错,别有一番韵味。

最后,“琼花柳絮皆无用,谁拟新词一斗尖”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独特价值的思考。琼花柳絮虽美,但在诗人看来,都不及这场雪带来的灵感与创作冲动。这里的“一斗尖”可能是指诗人的创作欲望或对新诗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雪后世界独特情感的捕捉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三)

寒江我亦弄纤纤,岂是羊裘人姓严。

履处幸不露足趾,啮余真觉厌酸盐。

紫云黄竹千年调,白屋朱门一样檐。

高岫尽教遮盖尽,物情元自碍孤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四)

寒皋白草尚余纤,墐户村村似戒严。

飞舞千峰山吐练,妆成几树木蒸盐。

病多消渴宜调茗,老巳捐书莫映檐。

强欲摛毫追小谢,词锋久避六朝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五)

宛转素娥腰带纤,回飙似应舞节严。

三冬怪事惊粤客,一夜凄风结解盐。

厌说包羔欢锦帐,思分挟纩到穷檐。

擒胡此日堪乘便,谁夺祈连万仞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六)

萧萧冻树晚諠鸦,门外谁来长者车。

入夜俄惊千里月,开帘相对满空花。

东郭先生犹敝履,西关迁客正思家。

最怜渔父沧江畔,闲倚孤舟独挺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