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铁厓先生遗墨

铁厓山,铁道人。

戴铁冠,吹铁篴,铁色一尺面,铁衣七尺身。

元精育此老铁汉,铁肝铁胆,穷为义士达荩臣。

百剉不得折,突兀而轮囷。

文章奇倔似生铁,戛然有声惊鬼神。

小语补两汉,大语追先秦。

时流高价购铁语,贵铁不贵金与银。

不从嵇锻搰搰累俗好,不学许耕屑屑称齐民。

天河借水洗铁冠,笑吹铁篴骑玉麟。

而今观化不在世,好在天上参星辰。

惟馀此篇在故纸,铁笔不烂二千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对杨铁厓先生的遗作所作的题跋,充满了对杨铁厓先生的敬仰和对其艺术风格的高度评价。诗人以“铁”字贯穿全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铁厓坚韧不屈的性格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首句“铁厓山,铁道人”,以山水隐喻其人格之坚毅,道人则暗示其超凡的艺术追求。接下来的“戴铁冠,吹铁篴”等句,进一步刻画其生活简朴、志向坚定的形象。“元精育此老铁汉”赞美其精神力量,而“铁肝铁胆”则形容其刚直不阿的品性。“百剉不得折”象征其艺术创作的坚韧与毅力,“文章奇倔似生铁”则形容其文字风格的独特和力度。

诗人还提到杨铁厓的文章价值超越金银,他的语言风格备受推崇,甚至能与古代文学巨匠相提并论。他拒绝世俗的浮华,保持独立的人格,如“不从嵇锻搰搰累俗好,不学许耕屑屑称齐民”。最后,诗人想象杨铁厓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如同星辰般永照天际,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整首诗以“铁”字为线索,既是对杨铁厓的个人特质的描绘,也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沈周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崇高敬意和对艺术独特风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题史西村游杭诗稿

珠贝连篇一卷间,只疑梱载古杭还。

候潮路远肩舆重,酬月歌长酒量悭。

自惜旧游妨老病,且从新句见湖山。

问天赊取明年健,何必因人有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朱性甫诗稿

四十精思成此稿,吴乡吟辈未堪侪。

揠苗岂是时能长,啖蔗应知老渐佳。

虽止百篇诸体备,不拘一律大方谐。

野航秋水空尘迹,细屦春风有好怀。

公道未应无赏识,文章安可使沈埋。

冠端感慨仪曹笔,跋尾吹嘘借舫斋。

已藉二君高论在,赘辞惭愧老夫偕。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读盛仲规遗诗

饭盘苜蓿漫阑干,自信书生骨相寒。

远落荒州悲燕幕,老收微禄笑鲇竿。

一梳坠雪方归国,万事浮云又盖棺。

灯下遗诗不堪读,读来句句与风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狄秋林诗稿后

久别殊惊各老苍,宦游落得此诗囊。

风情逸朗骎骎晋,辞气清平咄咄唐。

秋雨晴边挹峦秀,春江阔处弄天光。

德人言在真堪羡,鲍老郎当愧末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