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性甫诗稿

四十精思成此稿,吴乡吟辈未堪侪。

揠苗岂是时能长,啖蔗应知老渐佳。

虽止百篇诸体备,不拘一律大方谐。

野航秋水空尘迹,细屦春风有好怀。

公道未应无赏识,文章安可使沈埋。

冠端感慨仪曹笔,跋尾吹嘘借舫斋。

已藉二君高论在,赘辞惭愧老夫偕。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题朱性甫诗稿》表达了诗人对朱性甫诗作的高度评价和赞赏。首句“四十精思成此稿”赞扬了朱性甫创作的艰辛与用心,四十岁的精心构思可见其才华横溢。次句“吴乡吟辈未堪侪”暗示朱性甫的诗歌水平超越同辈,他的诗才在吴地也属佼佼者。

“揠苗岂是时能长,啖蔗应知老渐佳”运用了农事比喻,意指诗歌创作如同种植,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经验的积累,而非急于求成,而朱性甫的诗作随着岁月的增长愈发成熟美好。

“虽止百篇诸体备,不拘一律大方谐”称赞朱性甫作品丰富多样,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展现出大气和谐的艺术风格。

“野航秋水空尘迹,细屦春风有好怀”描绘出朱性甫诗中的意境之美,如秋水般清澈,春风般温暖,给人以宁静与希望。

诗人进一步强调朱性甫的才华不应被埋没,“公道未应无赏识,文章安可使沈埋”,表达对公正评价的期待,认为朱性甫的文章应当得到应有的认可。

最后两句“冠端感慨仪曹笔,跋尾吹嘘借舫斋”是对朱性甫诗作的全面肯定,赞美其文字充满情感,结尾处还提及自己与朱性甫的友情,表示对朱性甫作品的推崇以及对自己未能充分表达赞美之词的遗憾。

整体来看,沈周的这首诗是对朱性甫诗稿的深情赞美,既肯定了诗人的艺术成就,又寄寓了对后世读者的期待。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读盛仲规遗诗

饭盘苜蓿漫阑干,自信书生骨相寒。

远落荒州悲燕幕,老收微禄笑鲇竿。

一梳坠雪方归国,万事浮云又盖棺。

灯下遗诗不堪读,读来句句与风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狄秋林诗稿后

久别殊惊各老苍,宦游落得此诗囊。

风情逸朗骎骎晋,辞气清平咄咄唐。

秋雨晴边挹峦秀,春江阔处弄天光。

德人言在真堪羡,鲍老郎当愧末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谢吴匏庵序拙稿

且本荒荒语冗陈,品题何足动朝绅。

光堪继烛垂垂跋,覆可从瓮漠漠尘。

牵比及桓宁作我,借推于谧信因人。

咏歌聊耳存闾巷,自记尧民与舜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读陶诗二首(其一)

采菊见南山,赋诗临清流。

偶耳与物会,微言适相酬。

浩荡思惟表,其心共天游。

江不阻水逝,天不碍云浮。

后人涉雕斲,七窍混沌愁。

掩卷三太息,至山莫容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