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

朝坐前庑西,晚坐前庑东。

日当正午时,置榻两楹中。

予生本多羸,忧患百箭攻。

三十已白发,岁常苦严冬。

凝阴昼墐户,拥火裘蒙茸。

寒气深刺骨,有如婴利锋。

晨曦忽入牖,心喜旧疹空。

开门曝晴暖,暄酣春意融。

温温百骸舒,渐发两颊红。

乃知万物生,阳德有全功。

天轮浩无际,冥冥转洪濛。

卢敖游八极,妄欲求初终。

卒然至濛谷,见呵鸢肩翁。

阳乌出扶桑,振辔驰六龙。

转盼亿万里,夸父走追踪。

遗策化邓林,狂奔如捕风。

我今观天运,四序周无穷。

东西逐日车,不出环堵宫。

上古有至人,御风登璇穹。

手挈日月行,返景回高舂。

阴阳在掌握,默坐与天通。

固知二子愚,可叹如蠰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间坐在前庑的两侧,感受日光的变化,从而联想到生命的苦乐和自然界阳光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哲学思考。

“朝坐前庑西,晚坐前庑东”表明诗人根据太阳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坐处,以此来感受日光的温暖。这两句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日当正午时,置榻两楹中”则是强调在正午阳光最为明亮之际,将坐榻安放于两柱之间,以便最大程度地享受这份温暖。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对日光的渴望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随后的“予生本多羸,忧患百箭攻”、“三十已白发,岁常苦严冬”等句子,透露出诗人的生命体验不乏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来寻找生活的希望和力量。

“凝阴昼墐户,拥火裘蒙茸”、“寒气深刺骨,有如婴利锋”等句描绘了冬日的严寒,但随着春天的到来,“晨曦忽入牖,心喜旧疹空”则表达了一种对新生的期待和喜悦。

“开门曝晴暖,暄酣春意融”、“温温百骸舒,渐发两颊红”这些句子通过对春日阳光的细腻描写,传递了生命力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美好情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也表现了他对于宇宙万象、天地运行规律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和自然之道的深刻领悟。通过对日光变化的观察,诗人得出了“乃知万物生,阳德有全功”的结论,表明了他对于自然界中生命与阳光之间关系的理解。

后半部分的内容则更加抽象和哲理化,诗人通过描述天地运行、风云变化,以及对古代仙人的想象来表达自己对于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探索。这些描写既显示了诗人丰富的知识储备,也体现了他超越现实生活,对永恒真理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的展现,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类命运与宇宙运行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平泉铺

去家十日九有雨,林间怒鸠犹逐妇。

村店泥深昼闭门,系马临河自炊黍。

生桑烟重不供爨,粗粝如沙聊把箸。

推盘急起却问程,黄昏更望山颠戍。

形式: 古风

过兴德寺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过临晋县适调发

半夜惊呼府有符,河堧荒邑应军须。

冰生垂血辞乡泪,风涨飞尘出塞车。

千里馈粮人未返,百丁团甲户无馀。

天边旁午流星使,更见河桥急羽书。

形式: 七言律诗

过香积寺

迂辙来寻昔岁题,恍然前世意犹迷。

荒庭老树半空腹,坏塔野禽争暮栖。

晚学尽惊新使节,残僧时认旧沙弥。

松房自出成何事,二十馀年东复西。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