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此诗描绘了一场欢聚宴饮的景象,通过对夜晚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离别的预期,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哀愁。首句“殷勤惜此夜”直接表现了诗人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视之情。紧接着,“此夜在逡巡”则描绘出宴会正在进行中的热闹景象。
接下来的“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通过蜡烛燃烧殆尽和新年的到来,以及鸡鸣声中年岁更替的意象,传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则是对宴会上乐音渐歇和美酒佳肴所带来的愉悦心情的描写,同时也点出了时序已经步入新春。
最后,“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诗人提到了明天仍然举杯饮酒的情景,并提出一个问题:在欢聚中,谁将是留到最后的人。这不仅是对宴会场合的一种设问,也象征着对于未来、对于友情和岁月流逝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和回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不详
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忽见除书到,韩君又学官。
死生纵有命,人事始知难。
烈火先烧玉,庭芜不养兰。
山夫与刺史,相对两巑岏。
干禄无便佞,宜知黜此身。
员郎犹小小,国学大频频。
孤宦心肝直,天王苦死嗔。
朝廷无谏议,谁是雪韩人。
何事遭朝贬,知何被不容。
不如思所自,只欲涕无从。
爵服何曾好,荷衣已惯缝。
朝官莫相识,归去老岩松。
力小垂垂上,天高又不登。
致身唯一己,获罪则颜朋。
禄位埋坑阱,康庄垒剑棱。
公卿共惜取,莫遣玉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