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坛即事

半壑松云识稚川,携琴曾此写风泉。

日乌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鲜。

世事荣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

下方城郭尘如海,输与山中枕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半山腰间的松树云雾缭绕,我曾在这里弹琴描绘风和泉声。
日月星辰象征着古老的神丹,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字迹鲜活如酒醉。
世间兴衰如同一笑,人生的美丑却能流传千年。
山下城市的尘埃如海深,我宁愿选择在山中枕石而眠。

注释

半壑:半山腰。
松云:松树和云雾。
稚川:指幼年的河流或初生的溪流。
携琴:带着琴。
风泉:风声和泉水声。
日乌:日月。
月兔:月亮。
神丹:神秘的丹药,象征长寿或修炼。
春蚓:春天的蚯蚓,比喻字体秀美。
秋蛇: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流畅。
醉墨鲜:酒醉般的墨色,形容字迹生动。
世事:世间的事情。
荣枯:兴盛和衰败。
一笑:一种淡然的态度。
千年:时间长久。
下方:山下。
城郭:城市。
尘如海:尘土像海一样深。
输与:宁愿选择。
山中:山里。
枕石眠:枕着石头睡觉,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葛坛即事》,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荣辱的淡然态度。首句“半壑松云识稚川”以半山腰间的松树和云雾衬托出稚川(可能指一处山水)的幽静与深远,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次句“携琴曾此写风泉”则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此地弹琴,倾听风声和泉响,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的追求。

“日乌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鲜”运用象征手法,日乌月兔代表长生不老的传说,神丹古意深沉;春蚓秋蛇比喻书法的灵动变化,醉墨鲜则形容笔墨之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道文化和艺术创作的敬仰。

“世事荣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揭示了诗人看透世态炎凉,将人生的得失荣辱视为过眼云烟,只求在千年的时光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高洁。

最后两句“下方城郭尘如海,输与山中枕石眠”以对比的手法,将尘世的喧嚣繁华比作大海,而自己宁愿选择在山中枕石而眠,远离尘世纷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生活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越中送徐君寅归闽

此地同为客,当秋独送君。

斜阳留薄醉,远道惜轻分。

老泪遗陵木,乡山出海云。

天南有回雁,音信倘相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道中

程入江乡宿,新炊饭带沙。

乱山愁外笛,孤驿梦中家。

野水平菰叶,春风足楝花。

西来三两客,闲说旧京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催梅

参横月落几相思,第一春风向此期。

乘兴竹筇霜后路,寄声篱落水边枝。

禁中鼓绝花奴老,海上宫深鸟使迟。

独抱素心谁是伴,罗浮仙梦隔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新昌道上

江湖犹是客,岁月已成翁。

仙路重云外,人家落木中。

山痕经烧黑,土脉入泉红。

又得春风信,孤花照驿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