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注释

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
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迟日:春日。
肥:这里指盛开。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愁绪与无尽的怀旧之情。全诗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留恋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以庭院的幽深来映射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庭院原本是私密生活的空间,现在却因为岁月的沉积而变得愈发幽静,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封闭。

“云窗雾阁常扃”则描绘了一种隔绝世俗的生活状态。云窗雾阁形象化了诗人的居所,常扃(关闭)暗示着诗人对外界的疏离和隔绝,内心世界的封闭与孤独感更为强烈。

“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用春日里的自然景物来烘托出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柳梢(柳树枝条)与梅萼(梅花)是早春的象征,它们的逐渐清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春归秣陵树”则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秣陵本是古地名,此处借用来强化季节变迁的意境,春天重新回到那片曾经熟悉的地方,但诗人却已经年老。

“人老建康城”一句,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生命感受。建康,即今日的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在这座充满历史回忆的城市里,诗人的时光已然流逝,个人的青春与活力也随之消退。

“感月吟风多少事”一句,从自然景物中汲取情感,是词人常用的手法。这里的“感月吟风”,暗示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尽追忆和深切感怀。

“如今老去无成”表达了诗人的自我认识与无奈。诗人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受到了生命力的衰退和未竟的事业梦想。

最后两句“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则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哀愁。词中通过对花朵凋零、点灯与踏雪等动作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命力的消逝和内心情感的淡漠。在这样的氛围下,诗人通过这些平常的行为来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一位老年女性在面对生命晚景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是一篇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怨王孙/忆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形式: 词牌: 河传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