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中的片段,它巧妙地运用了回文的手法,即正读反读皆成诗句,体现了作者对闺中女子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上半部分“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柳树下的庭院在微风中显得格外安静,闺中女子在白天小憩,周围环境的静谧仿佛与她的梦境融为一体。这里的“柳”和“人”、“风”和“静”、“昼”和“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而静谧的氛围。

下半部分“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则通过女子衣衫上的微汗和凉意,展现了夏日的清新与女子的娇羞。接着,“手红冰碗藕”和“藕碗冰红手”两句,通过女子触碰冰凉的藕碗,暗示了她的纤纤玉手和内心的敏感。最后,“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以谐趣的方式,借“藕丝”寓意爱情的绵长,郎君的笑声和藕的形态相映成趣,表达了闺中女子对爱情的期待和甜蜜的幻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回文的形式,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导引.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灵宫

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天远玉楼深。

龙颜髣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离宫春色琐瑶林。

云阙海沈沈。遗民犹唱当时曲,秋雁起汾阴。

形式: 词牌: 导引

奉安导引歌词

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遗烈震羌戎。

渭桥夹道千君长,犹是建元功。西瞻温洛与神崧。

莲宇照琼宫。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

形式: 词牌: 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