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术士邵易庵

易道皆万变,万汇寄一易。

大道降九流,至理散方术。

譬犹八面窗,八方可从入。

譬犹九达衢,九轨所由出。

道术虽二致,殊途极归一。

得医为仓扁,得法为轨革。

郭氏探锦囊,甘心步璇历。

勿谓所执微,垂名等籍籍。

易庵挟四技,每技探易赜。

技分易不精,君独精以密。

我愧绝韦编,所得止一画。

一画未为病,错出已什伯。

四事君尽兼,惧君苦形役。

持此应世间,化身须百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赠术士邵易庵》,出自北宋时期的文人何梦桂之手。诗中的“易”指的是《易经》,即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包含了哲学、宇宙观和占卜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易经》深邃内涵的描绘,以及对术士邵易庵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于《易经》的理解与敬仰。

开篇“易道皆万变,万汇寄一易”表达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有变化,但这些变化又归于一个根本。接着,“大道降九流,至理散方术”则进一步阐述了《易经》蕴含的深邃哲理,它能够贯穿一切、解答各种疑难。

在“譬犹八面窗,八方可从入”与“譬犹九达衢,九轨所由出”中,作者以窗与衢(街)为喻,比喻《易经》的广博和深邃,如同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的空间,或者说是通往各处的道路。

“道术虽二致,殊途极归一”则指出了尽管《易经》中的道与术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最终都指向一个统一的真理。紧接着,“得医为仓扁,得法为轨革”用医治疾病和制作车辆的比喻,表达了掌握《易经》的重要性。

“郭氏探锦囊,甘心步璇历”中的“郭氏”可能是指古代著名的占星家郭璞,而“探锦囊”则象征着深入理解和探索。"甘心步璇历"则表达了对《易经》研究的乐在其中。

下文“勿谓所执微,垂名等籍籍”劝诫读者不要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微不足道,而应当努力使自己的学问与古人相媲美。接着,“易庵挟四技,每技探易赜”中的“邵易庵”应是指诗中所贺之人,"每技探易赜"则表达了他在《易经》研究上的精进与深入。

“技分易不精,君独精以密”赞扬的是邵易庵在《易经》研究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其他人则难以企及。紧接着,“我愧绝韦编,所得止一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学问感到自卑,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一点浅薄的理解。

最后,“一画未为病,错出已什伯”则是说即使只有一点浅薄的理解,也会有许多错误出现。"四事君尽兼,惧君苦形役"表达了对邵易庵在《易经》研究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劳作的敬佩与忧虑。而“持此应世间,化身须百亿”则是期望通过对《易经》的深入研究,为世人带来无尽的智慧光芒。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易经》的崇敬之情,也彰显了邵易庵在该领域内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赠地理钱季实

神仙地理无多诀,未用寻龙先看峡。

次看峡内有明堂,外峡内堂垣气结。

交结深时垣气牢,交结浅时垣气泄。

回看远障起星峰,认得星峰是祖宗。

祖宗派下分嫡庶,庶是旁枝嫡正龙。

足趾未曾登绝顶,如何辨认嫡庶踪。

庶是旁枝为外从,嫡子必居堂奥中。

此是大法论嫡庶,未是穷源寻极致。

眼前大法既能明,更看嫡枝辨臧否。

譬如人家有嫡儿,或贤或否不易知。

贤者起家不肖败,嫡枝还更有妍媸。

到此须是牢著眼,切莫泥取嫡谓奇。

龙到成形方结穴,若不成形总虚设。

倾攲破碎缩肿粗,杂乱摆窜瘦死绝。

凡属此类不劳看,认得正龙成丑拙。

认形既真穴亦真,真形真穴自天成。

左右必有真缠护,真案真朝无异情。

地真气象自然别,山必绸缪水回折。

葱葱郁郁日回环,入眼精神俱焕发。

设从流派问源头,定是祖宗真骨血。

虽然龙真穴自真,或隐或显多误人。

正结人人能识得,不识偏颇闪侧情。

地有怪穴无怪局,认局方知穴法精。

毫釐之缪隔千里,万水千山差一指。

横斜直曲跬步间,撼动山川泣神鬼。

一山入脉百山随,尺寸高低认玄秘。

穴真节节自相符,若不相符穴是虚。

龙真穴假祸福异,误杀世人徒信书。

眼力不在书纸上,泥书空画葫芦样。

扫除万卷总虚谈,收入灵犀一点间。

形式: 古风

赠何觉山

昔有二道士,学道隐此山。

一觉径超诣,脱屣遗人寰。

石影未灭没,半出林峦间。

空山以名存,高踪那能攀。

下有可人翁,老去双鬓斑。

天涯蹇行足,日暮倦鸟还。

神交藐千古,试为问丸丹。

形式: 古风

赠杨古澹

南山有岑楼,岑楼高落星。

娟娟楼上女,悠悠抚朱绳。

高年猗兰操,翻作长短清。

世无千古人,惟遗千古心。

心长韵愈远,疏越难可闻。

曲尽无人听,月高风满城。

形式: 古风

赠星学叶冰壶

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

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

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

阿谁琢雪开琼花,贮向玉壶寒照骨。

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茧丝成五色。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

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苏。

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