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了知五十九年非,景薄崦嵫合见几。
夜半虽当泉脉动,腊前未见雪花飞。
客程鸿雁骎骎老,家养鸡豚处处肥。
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仇远所作,名为《至后(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抒情诗。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了知五十九年非”,以自谦的口吻,暗示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刻,但却强调这五十九年的经历并不算是真正的成就或理解。
接着,“景薄崦嵫合见几”则是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象,这里“景薄”意味着景色淡泊不华丽,而“崦嵫”通常指的是山峦与树木,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平和而又带有几分荒凉的自然风光。
在夜晚,“夜半虽当泉脉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感受,即便是深夜,泉水的声音也在不断地流淌,显示出大自然永不停歇的生机。
“腊前未见雪花飞”则是对时序的一种感慨,到了年终(腊月)却还没有见到雪花,这或许象征着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绪。
在家乡的生活中,“客程鸿雁骎骎老”,诗人以“鸿雁”比喻旅途中的孤独与苍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家养鸡豚处处肥”则是对家乡平静生活的一种描绘,鸡和猪的肥壮象征着丰饶和安稳。
最后,“千日及瓜今过半,未知何日定言归”,诗人以瓜为喻,表达了自己的生命已经走过一半,却仍然不知道自己何时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望(即“归”),这里的“归”或许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返回,更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家乡生活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归属的深刻思考。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雨师殿后疾雷先,风捲浮云似擘绵。
大点成沤添黑潦,浓阴匝地暗青天。
崦中暴长弥漫水,圩上平沉沮洳田。
米直顿增车戽急,早推红日丽金渊。
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閒菊自存。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
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数椽竹屋傍秋江,屋外疏篱隔柳桩。
客至旋分垂钓石,雨来自掩读书窗。
痴儿弄镜时翻背,小妇弹筝不识腔。
自古渔樵有遗逸,未应只说鹿门庞。
裹饭无因绝往还,惟应帖子报平安。
山公马向花前放,岐伯书从枕上看。
贸易近来多北药,支持强欲著南冠。
有时泥醉西园月,只欠梅花共倚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