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介卿溪南隐居

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閒菊自存。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

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选择在溪水南边建屋远离喧嚣的市场,专心教育孩子守护田园生活。
邵平还未老去,瓜田就已硕果累累;靖节先生能有闲暇,让菊花自然生长。
无需白丁打扰,我们常酿美酒,敞开山门迎接大自然。
曾经穿着朝服侍奉过天子,如今却如荷叶般朴素,身上带着清晨露水的痕迹。

注释

卜宅:选择住宅。
溪南:溪水南边。
喧:喧闹。
一经:专心一意。
教子:教育孩子。
邵平:西汉时的官员,以种瓜著名。
瓜先熟:瓜熟得早。
靖节:陶渊明的字,田园诗人的代表。
閒菊:悠闲自得的菊花。
白丁:平民百姓。
酿酒:酿造美酒。
青山:青山环绕。
开门:打开山门。
朝衣:官服。
天香:天子宫殿中的香气。
荷衣:像荷叶般的朴素衣物。
露痕:清晨露水的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生活。开篇“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两句,表达了诗人选择在溪南定居,并教育孩子要守护这一片田园的决心。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接着,“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閒菊自存”两句,则描写了乡村中的宁静与安详。邵平即指尚未年迈,瓜果已成熟,这是对丰饶生活的一种赞美。而靖节,即节制、清净之意,与“菊黄淳淳”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是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没有外来的干扰,只是在家中酿造美酒,与自然亲密相处,甚至将青山引入家园,开启一道别样的门径。

最后,“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两句,更是对早晨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的愉悦感受。诗人用“朝衣”比喻着早晨的衣服被清新之气充盈,宛如荷花带着露珠一般,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更是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洗涤和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过李山人居

数椽竹屋傍秋江,屋外疏篱隔柳桩。

客至旋分垂钓石,雨来自掩读书窗。

痴儿弄镜时翻背,小妇弹筝不识腔。

自古渔樵有遗逸,未应只说鹿门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问赵元父病

裹饭无因绝往还,惟应帖子报平安。

山公马向花前放,岐伯书从枕上看。

贸易近来多北药,支持强欲著南冠。

有时泥醉西园月,只欠梅花共倚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何山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證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云津桥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冷坐

冷官宜静坐,借屋近荒村。

无酒可延客,未昏先闭门。

水明知月上,木落见梅尊。

满目凄凉者,相逢不必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