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坦的《登泰山(其三)》描绘了登山者在日观峰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东上日观峰”点明了地点和行动,接着“遐瞩天与平”表达了视野开阔,天地相连的感受。诗人以“东海直衣带”形容海面平静,如同一条衣带,暗示了泰山之高足以俯瞰大海的壮阔。
“隐约桃都山,身如浮云轻”运用了神话传说,将自己比作浮云,形象地传达出超脱尘世的飘逸之感。接下来,“桃树手可接,如闻天鸡鸣”进一步描绘了近在咫尺的仙境,仿佛伸手就能触及桃树,且能听到天鸡报晓的声音,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体验。
“万籁为之伏,九垓尽一声”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周围万物因天鸡鸣叫而沉寂,整个宇宙似乎都在这一声中共鸣,显示出声音的震撼力。随后,“须臾动天地,水光彻蓬瀛”描述了瞬间的震撼,天地间光影交织,如蓬莱仙境般美丽。
最后两句“回首望旧乡,高呼卫叔卿”,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仙人卫叔卿的呼唤,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