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其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远古英雄时代的向往之情。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 这两句以画面般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迢递"形容连绵不绝,"槐江岭"与"玄圃丘"构成一组壮观的地理名词,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宏大世界。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的场景。"昆墟"通常指的是遥远的地方,"光气难与俦"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神秘的力量,以及这种美好不易与常人共享。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纯净的景象。"亭亭"形容光线的柔和,"明玕"则是形容水的清澈,而"落落"与"清瑶流"共同营造出一种安详自在的氛围。

最后两句“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时代的向往和遗憾。"周穆"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周公、穆公等,而"托乘一来游"则是表达诗人想要借助某种方式回到过去,与那些英雄共度时光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缅怀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形式: 古风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形式: 古风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