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想象中的神话元素,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操。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这里的“丹木”指的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仙树,而“峚山阳”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诗人通过这种设定展现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仙果的奇特功能,即能够让人食后延年益寿。黄花朱实形象鲜明,显示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这里的“白玉”与“瑾瑜”都是珍贵之物的代名词,通过这些宝石的描写,诗人渲染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
最后两句,“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神奇事物的珍视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在这里,“轩黄”一词既指皇帝的车马,又含有尊贵的意思,显示出诗人内心对于高洁与尊贵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的艺术加工,展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超脱的心灵世界。
不详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榦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