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休宁藏斋

璧玉世所珍,常以十袭藏。

虎豹亦自爱,雾雨泽其章。

璧玉瑱玷缺,郊庙登琮璜。

虎豹养成文,倏变风飞扬。

李侯知爱子,纳于道德场。

斸翳开云扃,挹洁抗风窗。

万轴架牙签,千篇垂琳琅。

灯火秋夜永,炉薰春昼长。

黄卷对圣贤,北窗卧羲皇。

欲不接耳目,心静发天光。

性守蹈宫庭,礼教严范防。

城坚无畏敌,楫具川可航。

兹焉寄游息,鹏路观翱翔。

形式: 古风

翻译

璧玉世间珍贵,通常深藏十层衣
虎豹亦有自爱,雾雨中显其纹饰
璧玉如有瑕玷,庙堂之上用琮璜
虎豹养成美丽花纹,瞬间如风般飞扬
李侯深知爱子,让他在道德领域成长
挖掘云雾开启门扉,汲取洁净对抗尘嚣
万卷图书插满牙签,千篇佳作如琳琅
秋夜灯火长明,春日炉烟袅袅
面对圣贤典籍,如同羲皇在北窗下
欲求心灵清净,不被耳目纷扰
本性遵循礼教,严格规范言行
城池坚固无惧敌人,舟楫完备可行江河
此地暂作休憩,如同大鹏展翅飞翔

注释

璧玉:珍贵的玉璧。
袭:层。
虎豹:象征勇猛。
雾雨:象征磨砺。
玷缺:瑕疵。
琮璜: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养成:逐渐形成。
飞扬:飘扬。
李侯:指李姓贵族。
道德场:道德修养之地。
斸翳:挖掘云雾。
云扃:云雾笼罩的门。
挹洁:汲取洁净。
抗风窗:抵御风尘的窗户。
万轴:众多卷轴。
琳琅:美不胜收。
黄卷:泛指古籍。
羲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接耳目:接触感官。
天光:自然之光。
蹈:遵循。
宫庭:宫廷,这里指礼法。
城坚:坚固的城池。
楫具:船桨和船只。
兹焉:于此。
鹏路:大鹏展翅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璧玉常用十袭珍藏,虎豹自爱其皮毛,这两句通过对贵重物品的珍视和野兽的自然本能,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纯净和完整的追求。璧玉瑱玷虽有缺陷,但仍可供郊庙之用,显示出即便是有瑕疵之物,也有其价值和位置。

接着,“虎豹养成文”一句,可能暗示主人公通过修养,使自己内在的品格得以完善。而“倏变风飞扬”则表达了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但主人公却能保持其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坚守。

李侯对爱子之心,纳于道德场中,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教育和修养,使自己的孩子或弟子也能够达到道德的境界。斸翳开云扃,挹洁抗风窗,是对主人公居所的一种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洁净高雅的生活状态。

万轴架牙签,千篇垂琳琅,则形容了书籍和学问的丰富与深厚。灯火秋夜永,炉薰春昼长,是主人公学习和思考的场景,无论是秋夜还是春日,都能够坚持不懈。

黄卷对圣贤,北窗卧羲皇,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古代圣贤的尊崇,以及他自己的高尚志向。欲不接耳目,心静发天光,则是说即使外界喧嚣,但内心宁静,就能感受到超然脱俗的境界。

性守蹈宫庭,礼教严范防,这两句强调了主人公对于品行和礼教的坚持,以及他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的重视。城坚无畏敌,楫具川可航,则可能是比喻,用坚固的城堡和顺畅的交通来形容主人公内心的坚定和他的思想观念能够流传。

兹焉寄游息,鹏路观翱翔,是说主人公在这样一个宁静而高洁的环境中安顿身心,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大夫对于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的理想。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题陈仲礼四知轩且当折柳之意

陈侯一世豪,笔力万人敌。

卧之百尺楼,平视刘玄德。

收敛湖海气,一室仅容膝。

平生不欺心,自护如拱璧。

客来问字细论文,旋粜官粱买酒樽。

夜深四壁冷彻骨,酒酣一笑温如春。

三年官满何所畜,满船稚乳书几束。

长安侯门高于天,束薪炊米桂炊玉。

问君持此将安归,君言岁收可百斛。

吾侪本无膏粱念,况今老矣其何欲。

宰相时来则为之,切莫倒行夸食肉。

形式: 古风

题祝圣寺

金碧照征涂,松竹开幽径。

山僧寿八十,腴貌精视听。

囊钵罄锱铢,栋宇事严整。

如公方外人,视世一泡影。

辛勤毕此生,更欲传不泯。

当家茀父菑,居位蠹国政。

视公岂容诛,三叹发深省。

形式: 古风

题骑牛图

汗血声利场,举世循一轨。

霜风老觳觫,松路石齿齿。

牛瘦仆夫疲,累累山谷里。

两翁非病狂,顾独不取彼。

牛背有佳处,未可语俗子。

夷齐向千载,凛凛有生气。

试问齐景公,乌用马千驷。

形式: 古风

题新安佥厅拄笏亭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嶪。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