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九)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我征战沙场已有十多年,难道没有一点点功劳?
人们都崇尚轻易取得成功,一说到相同的想法就羞于启齿。
中原地区战事不断,更何况还有狄族和戎族的威胁。
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会畏惧困厄贫穷呢。

注释

从军:参军。
馀:多。
分寸功:微小的功劳。
苟得:轻易得到。
羞雷同:羞于与他人意见相同。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
斗争:战乱。
狄:古代北方民族。
戎:古代西方民族。
丈夫:指男子汉。
四方志:广阔的志向。
固穷:坚守贫困。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切以及个人功业未建的忧虑之情。"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表明诗人已经长时间参与军旅生活,但对于自己的贡献却感到不足。这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责任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则揭示了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更高尚的价值。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又感到羞愧,因为周围的人们都在追求物质利益。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描绘出当时国家面临的外来侵扰,强调了边疆战事的紧迫性。"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则是诗人对自己以及同僚的期许,即便是在困顿之中,也应该保持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决心,不应轻言放弃。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抒发和鲜明的社会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切反思。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前苦寒行二首(其一)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形式: 古风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形式: 古风

剑门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南池

峥嵘巴阆间,所向尽山谷。

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

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芰荷入异县,粳稻共比屋。

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颇丰熟。

清源多众鱼,远岸富乔木。

独叹枫香林,春时好颜色。

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祝。

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

不应空陂上,缥缈亲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渎。

干戈浩茫茫,地僻伤极目。

平生江海兴,遭乱身局促。

驻马问渔舟,踌躇慰羁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