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除夕》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与人间情感的微妙变化。
首句“岁去何劳守”,诗人以一种轻松的态度看待时间的流逝,似乎在说,岁月的更迭无需刻意等待或留恋。接着,“春来不用追”进一步强调了对时间自然流动的接纳,春的到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无需追赶。
“明朝想今夕,便是隔年期。”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从当前引向未来,暗示着新年的到来,仿佛今天与明天之间,就隔着一年的时间。这种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又略带一丝距离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生活的节奏。
“岁月添中减,人情黠处痴。”这两句诗则深入探讨了时间与人性的关系。岁月的流逝既带来了增添,也可能伴随着减少,象征着生命的丰富与可能,同时也蕴含着失去与遗憾。而“人情黠处痴”则揭示了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时会表现出聪明的一面,但在某些时候又会显得愚笨或执着,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后,“元正与除夜,相去几多时。”诗人将新年(元正)与除夕(除夜)这两个时间节点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旧交替之际的思考。这句话简洁而富有深意,让人不禁反思时间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时间、人生、情感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