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诗十首(其二)太液池

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

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

玉蝀?蜷垂碧落,银山缥缈自寰瀛。

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徊翔总不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太液池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韵味。开篇“泱漭沧池混太清”,以辽阔无垠的池水与浩渺的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芙蓉十里锦云平”,以十里长的荷花比作锦绣云彩,生动展现了池中荷花的繁盛与美丽。

“曾闻乐府歌黄鹄”一句,借古代乐府之名,暗示这里曾是帝王游乐之地,黄鹄的歌声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荣耀。“还见秋风动石鲸”,则通过秋风与石鲸的互动,进一步渲染了池边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故事。

“玉蝀蜷垂碧落,银山缥缈自寰瀛”,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玉蝀(彩虹)垂于碧空,银山在远方若隐若现,既描绘了太液池的自然美景,也暗含了宇宙的广阔与深远。最后,“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徊翔总不惊”,表达了对过往帝王游历此地的追忆,以及对这片土地上生物和谐共处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液池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往事的深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西苑诗十首(其三)璚华岛

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

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

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箫驾綵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苑诗十首(其四)承光殿

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

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

紫气曾回双凤辇,青松犹有万年枝。

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苑诗十首(其五)龙舟浦

列殿阴阴水窦连,汉家帝子有楼船。

兰桡桂楫曾千里,锦缆牙樯忆往年。

汾水秋风空落日,隋堤杨柳漫青烟。

今皇别有同民乐,不遣青龙漾碧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苑诗十首(其六)芭蕉园

小山盘折翠㟏岈,松桧阴阴辇道斜。

草长兰亭迷曲水,雨深桃洞自飘花。

紫云依旧围黄屋,青鸟还应识翠华。

知是史臣焚草地,文光隐隐结红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