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麾岭寄莘老

区区随传换冬春,夜半悬崖托此身。

岂慕王尊能许国,直缘毛义欲私亲。

施为已坏生平学,梦想犹归寂寞滨。

风月一歌劳者事,能明吾意可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只是一介平凡之人,度过冬春交替的岁月,深夜时分栖息在陡峭山崖之上。
我并不羡慕王侯将相能为国家效力,只是像毛义那样只想亲近家人。
我一生的学问和行为已经衰败,即使在梦中也渴望回到宁静的海边。
在风月歌声中,我为劳苦的人们歌唱,这是否能有人理解我的心意呢?

注释

区区:形容人微不足道。
随传换:随季节变换生活。
夜半:深夜。
悬崖:陡峭的山崖。
王尊:古代官名,比喻有权势的人。
许国:为国家效力。
毛义:东汉人,以孝闻名。
私亲:亲近家人。
施为:行为和作为。
生平学:一生的学问。
寂寞滨:宁静的海边。
风月:泛指自然景色,也指男女之情。
劳者事:为劳苦的人们做的事情。
吾意:我的心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夜悬挂在悬崖之上,托出自己的身躯,这种夸张的动作彰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和无处安放的心境。

“区区随传换冬春”一句,通过季节的更迭,表达了时光流转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接着,“夜半悬崖托此身”则描绘出诗人在深夜中,将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悬崖之上,这个画面既荒谬又凄美,是对现实无奈状态的一种比喻。

“岂慕王尊能许国,直缘毛义欲私亲”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这里的“王尊”和“毛义”,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事件,用以比喻自己对于理想国度的追求,以及想要与友人结成深厚情谊。

“施为已坏生平学,梦想犹归寂寞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学习和事业的反思,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宁静生活场景的向往。这里的“寂寞滨”,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归于自然宁静的心境。

最后,“风月一歌劳者事,能明吾意可无人”两句,诗人通过风和月共同演奏的歌曲,表达了对劳碌生活的感慨,以及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这里的“劳者事”,暗示了一种对于世间繁重劳作的同情,而“能明吾意可无人”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有,欲欢无复似当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春日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