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三首(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百年以来期待着济世之功,岁月流转却不知何时陷入困境。
雄鹰展翅飞翔,但凤凰的羽毛却显得短暂;麒麟才华横溢,却淹没在马群的平凡之中。
中郎的家业无人继承,康子高虽有才,却与妻子共度余生。
想象江南原野上的墓地,墓前树枝凋零,只有纸钱在风中飘摇。

注释

百年:形容时间长久。
济时功:救世的功绩。
岁路:岁月的进程。
穷:困厄,尽头。
鹰隼:比喻有志向或有能力的人。
凰羽短:凤凰的羽毛象征高贵,短则暗示不被认可。
骐驎:麒麟,象征吉祥和才能。
埋没:被忽视或淹没。
中郎: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某人。
儿付:后继者,继承人。
康子高:又一人名。
妇同:与妻子共同生活。
江南:泛指南方地区。
原上墓:田野上的墓地。
纸钱风:飘动的纸钱,象征祭奠亡者的习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豪放派词风。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功业无 继的哀叹。

“百年相望济时功”,开篇即点出历史的长河与个人的短暂努力,"岁路何知向此穷"则是对个人生命有限和历史车轮滚滚、不可挡的无奈感慨。

接下来的“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两句,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昔日英雄豪杰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空壳般的名声和遗迹。"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人物功业难以传承的宿命。

最后,“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两句,则是诗人对逝者墓地的想象,通过飘散的纸钱和枯萎的树枝,表达了对过往英雄、历史人物生命消逝后的哀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有,欲欢无复似当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春日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风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