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平民百姓间涌现人群,才华出众的你独显出众。
杞梓豫章生长在深谷,骏马轻盈如龙跃浮云之上。
你我同行或隐退,都愿此生共度,生死路上未曾料想会分离。
只怕世间再难寻佳人,从此你的鼻尖不再挥舞斧头。

注释

布衣:平民百姓。
阡陌:田野小道。
卓荦:卓越出众。
高才:杰出才能。
君:你(指对方)。
杞梓豫章:四种名贵木材,比喻人才。
蟠:盘旋生长。
绝壑:深谷。
骐驎騕袅:骏马轻盈。
跨:飞跃。
浮云:天空中的云。
行藏:行动和隐藏,指人生道路。
终身共:一生相伴。
半路分:中途分离。
妙质:优秀的人品或资质。
鼻端:鼻子,这里比喻鉴赏力。
挥斤:挥舞斧头,比喻挑剔或评判。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开头“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两句,画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其中“布衣阡陌”指的是树木丛生的山谷小道,“动成群”则形容树木随风摇曳如同人群一般,接下来的“卓荦高才独见君”表明诗人赞美的对象不仅是眼前的自然景色,更是那位有着卓越才能的人物。

接着,“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袅跨浮云”进一步展现了山水之壮丽和诗人的情怀。“杞梓豫章”形容树木的茂密与挺拔,而“蟠绝壑”则描绘出一幅连绵不绝的景象,紧接着,“骐驎騕袅跨浮云”表现了山水之间的神秘气氛。

诗中的中间部分“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表达了一种对友谊或某种精神寄托的坚定承诺和不变的情感。这里的“行藏”指的是隐居生活,“终身共”则是愿与之共同度过一生的承诺,而后两句则是在表达面对生死时,也无法预知何时会有分离。

最后,“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当前社会和世界的失望,以及一种放弃与超脱的情绪。这里的“妙质”指的是高尚纯粹的品格或境界,而“鼻端从此罢挥斤”则象征着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彻底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春日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风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寒

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钟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段约之园亭

爱公池馆得忘机,初日留连至落晖。

菱暖紫鳞跳复没,柳阴黄鸟啭还飞。

径无凡草唯生竹,盘有嘉蔬不采薇。

胜事阆州虽或有,终非吾土岂如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