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
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莅馀分。
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
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虽然没有直接表明主题,但通过一系列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良与奸佞、正统与篡位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刘琨劝进岂无闻”,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刘琨被认为不该劝进曹操,这里可能在借古讽今,表达对某些人或事物的不赞成。紧接着,“王猛临终亦有云”则是说晋代名将王猛临终前也曾留下遗言,暗示着诗人对历史人物深思熟虑的态度。
“秽史汝能诬正统”,指的是一些不诚实的历史记载能够污蔑正确的朝代和君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真相的关注和对篡位者、奸佞者的批判。紧接着,“老伧谁实莅馀分”则是在探讨哪些老成持重之士能够真正地为国家分忧。
“山阴禊事流觞帖”,这里的“山阴”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通过描述当地的习俗和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反思。紧接着,“彭泽归来植杖文”则是在描绘一个人返回故土后种植树木以立碑志的场景,可能在强调某种传统和记忆的重要性。
“二物万年终不泯”,这里的“二物”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诗人通过表达这两者即使经历了无数年的考验依旧坚守不变,来强调某些原则和信念的重要性。最后,“可能草木张吾军”则是在借用自然界的生长变化来比喻个人或集体力量的壮大与扩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镜头审视现实,表达了对忠良、正统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记载真伪的关注,以及对于个人或集体力量在时间长河中的不懈追求。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东南天地早闻名,三载吾邦沸颂声。
山好更饶诗句好,江清未抵使君清。
涓涓流水秧田足,细细吹风麦陇晴。
客子归来问耕穫,故园似可养残生。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
砧杵催成岁迟暮,抚时亦觉壮心惊。
野迥夏无暑,坞深朝更凉。
路随流水转,山背古城荒。
县宇攲红阁,僧庵缺粉墙。
暗惊兵乱后,犹有数莲塘。
岚气湿征衣,千滩落翠微。
悬崖樵屋小,破庙祭人稀。
岸犬看船立,溪禽贴水飞。
乡心与客思,向晚重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