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论文(其三)》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对比新旧音乐风格与古乐的魅力,以及对《诗经》中《关雎》篇的修订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创新与传统继承的深刻思考。
首句“靡靡新声总可怜”,表达了诗人对现代音乐风格的评价,认为它们虽新颖却缺乏韵味,显得过于柔弱和缺乏感染力。接着,“偶闻古乐辄思眠”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古乐的独特魅力,即使只是偶尔听到古乐,也能让人心生倦意,可见其对心灵的触动之深。
后两句“删诗手笔非无意,订定关雎第一篇”,则转向对文学作品的讨论。诗人提到对《诗经》中《关雎》篇的修订,并非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经典作品的尊重,也暗示了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通过这样的修订,既保持了作品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新的解读和理解,展现了文学创作中对传统的敬畏与对创新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音乐和文学为切入点,探讨了艺术创新与传统继承的关系,表达了对古典艺术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审慎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观和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