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其一)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禦风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竹根虽然普通但竹皮却珍贵,想要戴它得先把头发晒干。
要让山林中的人们都看见,不戴方形帽子来抵挡风寒。

注释

竹根:指普通的竹子。
殊胜:特别珍贵。
竹皮冠:指用竹皮制成的头饰。
短发乾:头发晒干以便佩戴。
山林人:生活在山林间的人们。
方帽:方形的帽子,可能指传统的遮风挡雨的帽子。
禦风寒:抵御风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希望友人能够在社会上脱颖而出的愿望。

“竹根殊胜竹皮冠”,这里的“殊胜”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的美好。竹根和竹皮都是竹子的部分,但诗中指出竹根比竹皮更加优雅,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赠送这顶竹冠的特别之处。这不仅是对物品本身的赞赏,也反映了王安石对友人独特个性的认可和欣赏。

“欲著先须短发乾”,这里的“著”指的是戴上或佩戴。诗句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能够尽快将这顶竹冠送到朋友手中,让它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件装饰品被闲置。这反映了王安石对友人即将面临的考验或挑战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要使山林人共见”,这里的“山林”通常指的是隐逸之地,引申为世外桃源。诗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这顶竹冠,让朋友不仅在隐逸之地,即便是在更广阔的人群中,都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尊重。

“不持方帽禦风寒”,这句话则是对友人的一种提醒或建议。王安石通过诗句告诉我们,虽然竹冠有其特殊的美好,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实用性。在北宋的冬天,风寒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因此作者劝诫朋友在需要的时候,也应该选择更为实用的头饰以保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冠的描绘和赠送过程,以及对友人的关怀与提醒,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家精湛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郭公甫

且欲相邀卧看山,扁舟自可送君还。

留连城郭今如此,知复何时伴我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六)

风来风去岂尝要,随分铿锵与寂寥。

不似人间古钟磬,从来文饰到今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五)

南风屋角响萧萧,白日帘垂坐寂寥。

爱此宫商有真意,与君倾耳尽今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其四)

风铁相敲固可鸣,朔兵行夜响行营。

如何清世容高卧,翻作幽窗枕上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