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两句,设问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峰,它那郁郁葱葱想要触摸天际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仰望与赞叹。接着“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描绘诗人有时独自一人站在山边,对着那连绵不断、峻岭重叠的山脉,整日沉浸在这自然美景中不能自已。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两句,则转换了景象,描写到了深秋时节,山谷中的阴气浓重,而山峰之上却是夕阳的余晖,光线穿透云雾,投射在山石之上,显得更加斑斑点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最后,“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色,却无法与大自然中的隐逸之士相比,只能空自感慨,觉得自己不如那些能够在山中隐藏自己、与自然合一的隐者。这里的“云萝”可能指的是高洁难以企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矫沉。
波光环堵净,日色綵梁深。
萍荇翻金鲫,兰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简,时此照清襟。
亭宇跨城端,新苔磴道盘。
风光晴水石,烟景暮林峦。
簿领仍多暇,宾从每尽欢。
何由掉尘鞅,聊问借阑干。
断巘渌溪边,危亭翠壁前。
轩窗谁是客,诗酒自称仙。
远壑春藏雨,长波昼起烟。
吏人休报事,高兴正陶然。
急雨正新霁,林端明晚霞。
松亭临旷绝,竹径入攲斜。
花落留深草,泉生上浅沙。
稚圭贫亦乐,一部奏池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