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时二首(其二)

徘回宋郊上,不睹平生亲。

独立正伤心,悲风来孟津。

大方载群物,生死有常伦。

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

岂伊逢世运,天道亮云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宋郊徘徊,再也见不到往日亲人。
孤独站立心悲痛,孟津的悲风吹过我身。
世间万物皆在大方之中,生死自有其常理。
猛兽间彼此不相残,而人却互相残害,多么可悲。
这难道只是时运不济?天道本应公正无私。

注释

徘回:徘徊。
宋郊:古代地名,此处指代远方。
平生亲:往日亲人。
独立:独自站立。
悲风:凄凉的风。
孟津:黄河边上的一个地名。
大方:广大的世界或自然法则。
群物:万物。
常伦:常规的道理或法则。
虎豹:比喻凶猛的动物。
哀哉:悲叹。
人食人:人吃人。
岂伊:难道是。
世运:世事的变迁。
天道:自然法则或天意。
亮云云:形容天道光明磊落。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哀叹时世之感慨的诗作。从内容来看,诗中“徘回宋郊上”展开了思绪,通过“不睹平生亲”表达了对昔日亲情的怀念,但现在却无法相见,凸显了时空变迁、人事更替的悲凉。独立之中,更增添了一份伤感,“悲风来孟津”则是借用自然景象,强化了这种哀愍的情绪。

“大方载群物,生死有常伦”两句,诗人通过描写天地不仁,以其广博包容之心对待万物,同时指出生与死乃是自然法则中的一部分,试图以哲理的高度来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

然而,“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两句,则是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伦失序的深刻批判。这里的“虎豹不相食”,暗喻野兽尚且守护同类,而人类却在战争、争斗中互相残杀,这种比喻极为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冷漠与残酷的深切哀痛。

最后,“岂伊逢世运,天道亮云云”则是诗人对命运和天道的一种无奈与质疑。这里“岂伊”表达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宿命感,而“逢世运”则暗示了时代的大潮难以抗拒,“天道亮云云”则是一种无力改变现实,只能仰望天空中的自我安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间冷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深切感慨,以及面对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时所表现出的无奈与哀叹。

收录诗词(17)

孟云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 字:升之
  • 籍贯: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
  • 生卒年:725-781

相关古诗词

伤情

为长心易忧,早孤意常伤。

出门先踌躇,入户亦彷徨。

此生一何苦,前事安可忘。

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

旧居近东南,河水新为梁。

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

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

秋风已一起,草木无不霜。

行行当自勉,不忍再思量。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曲歌辞.生别离

结发生别离,相思复相保。

何知日已久,五变庭中草。

眇眇天海途,悠悠吴江岛。

但恐不出门,出门无远道。

远道行既难,家贫衣服单。

严风吹积雪,晨起鼻何酸。

人生各有恋,岂不怀所安。

分明天上日,生死誓同欢。

形式: 乐府曲辞

行路难

君不见高山万仞连苍旻,天长地久成埃尘。

君不见长松百尺多劲节,狂风暴雨终摧折。

古今何事无圣贤,吾爱伯阳真乃天。

金堂玉阙朝群仙,拍手东海成桑田。

海中之水慎勿枯,乌鸢啄蚌伤明珠。

行路难,艰险莫踟蹰。

形式: 乐府曲辞

汴河阻风

清晨自梁宋,挂席之楚荆。

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

大河喷东注,群动皆窅冥。

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苍茫迷所适,危安惧暂宁。

信此天地内,孰为身命轻。

丈夫苟未达,所向须存诚。

前路舍舟去,东南仍晓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