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患常不学

士患常不学,不学常罔然。

学成安所施,用舍系诸天。

孔孟去已久,寥寥泣遗编。

斯道未易为,今古如同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读书人忧虑常常不学习,不学习时常感到困惑。
学到的知识如果没有施展之处,它的运用或废弃全取决于命运。
孔子孟子已经离开很久了,他们的教诲在世间显得稀少而珍贵。
这种道德之道不易实践,古今时代仿佛同在今天。

注释

士:读书人。
患:忧虑。
常:常常。
罔然:困惑。
学成:学到的知识。
施:施展。
用舍:运用或废弃。
诸天:命运。
孔孟:孔子和孟子。
寥寥:稀少。
遗编:遗留的著作。
斯道:这种道德之道。
易为:容易实践。
如:仿佛。
同年:同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教育思想和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

"士患常不学,不学常罔然。" 这两句点明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的问题,即不重视学习,导致对知识的忽视和无知。这里的“罔然”指的是不知道、不了解,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担忧。

"学成安所施,用舍系诸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重视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应用于世上各种事物,甚至可以超越时空,影响天下。

"孔孟去已久,寥寥泣遗编。"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如孔子、孟子的思念之情。孔孟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们留下的书籍和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宝贵财富。

最后,"斯道未易为,今古如同年。" 这两句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不容易达成,从过去到现在,其难度是一样的。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批评当时士大夫不学之患,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古圣先贤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认识和追求,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夕日操(其二)

煜煜夕日,不尚有朝。皦皦君子,去谁繇招。

死如可从,生百不聊。

形式: 琴操 押[萧]韵

大舟

大舟无风帆不举,小舟榜入青冥去。

渔子舟中呼且歌,夜半闻鱼谁得多。

形式: 古风

小雨

一夜风声惊屋破,四邻叩壁呼我贺。

久知旱势非所期,果见雨逐浮云过。

庭塘流注已有馀,田亩不沾亦何奈。

雷嗔电笑竟何为,幽人空废南轩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山中

山中亦有出山路,山人自不与世通。

拂衣起行饮流水,枕书就卧听松风。

地宽江河竞摇荡,天阔日月争西东。

乾坤自为四时役,万事不到幽人胸。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