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酬和

墙角清阴花月静,一联秀句双成。

不须红叶更流情。风吹修竹响,传得凤凰声。

好影隔来心自语,碧云细点春星。

小桃枝下听分明。消魂酬五字,清露越三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酬和》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墙角清阴花月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画面,墙角处的阴影与花月的映照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一联秀句双成”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诗句的赞赏,仿佛是两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共同创作出的佳句,既展现了文采,又寓意着友谊与合作的美好。

“不须红叶更流情”,此句借用了红叶传情的传统意象,但诗人却以“不须”二字,暗示了情感的自然流露无需借助外物,强调了情感的纯粹与内在。接下来,“风吹修竹响,传得凤凰声”运用了风、竹、凤凰等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动听的声音,也象征着高洁与美好的品质,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诉说着某种深意。

“好影隔来心自语,碧云细点春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通过“好影”与“心自语”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内心的独白与外界景象的和谐统一。而“碧云细点春星”则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天空,春夜的星辰点缀在碧蓝的云层中,既美丽又富有诗意,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

最后,“小桃枝下听分明。消魂酬五字,清露越三更。”这一段将场景聚焦于小桃树下,诗人在这里静静地聆听,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或是与远方的朋友交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友情与心灵深处情感的寄托。通过“消魂”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时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而“清露越三更”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深沉,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时间的维度。

综上所述,《临江仙·酬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35)

李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字:舒章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佛会

贝页宣声动法筵,月华灯影照婵娟。

半是伤春眉黛敛。无限,泪珠常近粉痕边。

七宝幡成红绶带,人在温柔、乡畔白云天。

总是玉人看不了。烦恼,楞伽无语静炉烟。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清平乐.惠明赍书

风生云袖,袖底蛟龙骤。

一幅嚇蛮书在手,正是护花星斗。

朱旗远望潼关,麻鞋踏上青山。

且看锦囊飞度,便教红线周旋。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踏莎行.请宴

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帽檐低亚花枝并。

频将宜称问双鬓,画帘吹动风流影。

鹊尾银屏,龙涎金鼎,乘鸾指刻成佳倩。

春阴立尽海棠东,合欢心事从头整。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河满子.听琴

杨柳风吹鬓影,琅玕竹映回廊。

半叠屏山千里隔,琴心只傍西厢。

今日求凰司马,几时跨凤萧郎。

膝上情传玉轸,花前泪浥香囊。

靠损冰肌双跳脱,不知月过东墙。

唤起两边幽恨,何消一曲清商。

形式: 词牌: 河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