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淮海一带显扬才华的俊杰之人,金章紫绶映衬其青春风采。诗中形容此人手持指挥棒,似乎能够回转天地,训练出的强兵甚至能惊动鬼神。这不仅展示了这位人物的军事才能,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能力。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英雄,也有不得不留在湘西、无法返回关羽之地的情况。诗中还提到河内依旧适合借助寇恂(古代的一种兵器),显示这位人物处境的复杂和战争的残酷。
最后一句“勿云江汉有垂纶”则是对章十侍御的劝诫,希望他不要认为在江汉一带还有可以依靠的旧友或力量。整首诗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以及对其处境的点染,展现了唐代战争频繁、英雄辈出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英雄无奈困境的深刻感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往别郇瑕地,于今四十年。
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
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
南瞻按百越,黄帽待君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