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行贻赵彦成

江头旧路枫林远,长笛欺梅红尚浅。

桤茅破树绿无馀,水雾团空寒不展。

髯郎双鬓春山青,眼光射客词如云。

却恐抱书移席去,竹风吹雨更愁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边的老路延伸向远方,枫树林映衬着淡红的梅花还显得不够鲜明。
稀疏的桤木和破败的树干上,绿色几乎消失殆尽,只有水雾弥漫的天空中透出丝丝寒意,无法舒展。
那位留着胡须的年轻人,两鬓如春山般青翠,目光炯炯有神,言语如云般丰富。
他担心自己会因为读书而移动座位离去,竹风吹过,雨声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注释

江头:江边。
旧路:老路。
枫林:枫树林。
远:远方。
长笛:长笛声。
欺梅:比梅花更显眼。
红尚浅:颜色还不深。
桤茅:桤木。
破树:破败的树。
绿无馀:绿色稀疏。
水雾:水汽。
团空:弥漫天空。
寒不展:寒冷无法舒展。
髯郎:留着胡须的年轻人。
春山青:两鬓青翠如春山。
眼光:目光。
射客词:炯炯有神的目光。
如云:丰富如云。
抱书:抱着书本。
移席:移动座位。
竹风:竹林中的风。
雨更愁人:雨声更添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江边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惆怅情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鉴赏这首诗:

首先,从意象的构建上看,这首诗开篇即以“江头旧路枫林远,长笛欺梅红尚浅”展现出一幅春日江边的宁静画面。这里的“旧路”、“枫林”和“长笛”共同营造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景,而“欺梅红尚浅”则暗示了春色初露,美丽而不张扬。

接着,“桤茅破树绿无馀,水雾团空寒不展”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这里的“桤茅破树绿无馀”描绘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长与毁坏并存的哲理。而“水雾团空寒不展”则以朦胧的水雾和未展开的寒冷,烘托出春日的清新而又略带凉意。

在人物描写上,“髯郎双鬓春山青,眼光射客词如云”中,“髯郎”的形象给人一种豪迈不羁的印象,而“双鬓春山青”则让人感受到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状态。诗中的“眼光射客词如云”描绘出一个才子式的人物,眼神中流露出深邃的智慧和情感,如同悠长的云朵一般。

最后,“却恐抱书移席去,竹风吹雨更愁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抱书移席去”是对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而“竹风吹雨更愁人”则让人感受到春日里独自徘徊时所产生的无限惆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江边春色,还通过人物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道中

项没黄茆疑虎蹲,风摇脱木本浮云。

忘机沙溆双鸧远,小景人家一水分。

野寺钟声昏后寂,寒衣砧子夜深闻。

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行路难

君不见天上星,万古耀虚碧。

岂意一夕间,堕地化为石。

物理变化无定端,谁保人心无改易。

忆妾江边采白蘋,郎骑白马渡江津。

垂鞭停棹潜相顾,共惜当年桃李春。

石城二月东风暮,断肠狂絮随郎去。

百年誓拟同灰尘,醉指青松表情愫。

可怜一日君心改,前日之言复谁顾。

弃捐不待颜色衰,忍把流年坐相误。

还君明月珠,解妾罗襦结。

念之空自伤,长恸与君别。

出门望乡关,不惜千里行。

从人既非礼,何以见父兄。

去住两不可,伫立以屏营。

此时心断绝,始信天无情。

野水东流去不还,忧乐翻变须臾间。

妇人将身弗轻许,听歌今日行路难。

形式: 乐府曲辞

西轩(其二)

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

寺依石角高低见,水绕山根曲折多。

风入长松零马尾,人藏病事设禽罗。

方壶海峤知何处,纵得飞腾奈老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西轩(其一)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风历北窗琴自动,成文无处问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