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妇人在堂前扑打枣子,生活贫困但仍旧保持着一份坚守和自尊。诗中通过对妇人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难与不易,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孤独。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这两句直接设置了一个贫穷但独立自尊的妇女形象。"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表示她虽然生活艰难,但更害怕的是孤独和未来的不确定,所以愿意与邻里保持一定的联系。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这两句则写出了妇人对外界的警惕,尽管她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但还是会认真地修理围栏,以此来保护自己的生活空间。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最后两句表达了妇人的内心世界,她已经把自己的贫穷状况告诉了别人,而她内心的忧虑和悲伤如同即将爆发的泪水,充满了她的衣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妇女生活状态的刻画,展现了唐代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自我保护的精神。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