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两座山峰静静地面对春天的景色,无数青竹映照在客人的酒杯上。
细草茂盛,延伸到座位上,使人感到柔软;凋零的花朵让人遗憾,它们几乎贴近人的眼前。
昨天我们还一同乘船,今天却不知为何未能一起返回。
直到抵达绵州,我们才不得不告别,江边的树林里,又有谁会来与我们相会呢?

注释

双峰:两座山峰。
寂寂:静静地。
春台:春天的景色。
万竹:无数青竹。
客杯:客人的酒杯。
细草:细长的草。
留连:茂盛延伸。
坐软:座位上软软的。
残花:凋零的花朵。
近人开:几乎贴近人的眼前。
同舟:一同乘船。
何由得:为何能够。
并马:并肩骑马。
未拟回:没有打算返回。
绵州:地名,古代四川的一个州。
始分首:开始告别。
江边树里:江边的树林。
共谁来:与谁相会。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开篇“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山间景象,其中“春台”可能是指某个可以眺望春色的地方,而“万竹青青”则营造了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客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情趣盎然。

接着,“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人开”写出了诗人对周遭景物的感受和内心的情绪。“细草留连”形象地描绘了草丛间微妙的变化,而“侵坐软”则传达了一种柔软舒适的感觉。同时,“残花怅望近人开”表露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别之人的怀念和不舍。

中间两句“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曾经一起乘坐小船,但现在却面临着分别的现实,而未来是否能再次相聚则是未知的。

最后两句“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最终分别地点是在绵州,以及在那里他们将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诗句中的“江边树里”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而“共谁来”则是对未来能否再次相聚的疑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是一首抒发离别哀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又雪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

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上牛头寺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上白帝城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