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读史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倪复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句“木马不驾乘,石田不堪耕”,以木马无法驾驭、石田无法耕种的比喻,暗示了历史上的某些事物或条件限制,难以实现理想中的发展与利用。接着,“剡蒿代更梁,削菌以居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在特定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品以维持生活与建设的情况,反映了历史进程中资源与技术的局限性。
“匠石惊且走,工倕还抚膺”形象地展示了面对困难时工匠们的无奈与焦虑,他们虽技艺高超,却因环境限制而无法施展才华,表达了对社会环境制约个人发展的深深忧虑。
“仰首看白日,登高望沧瀛”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广阔无垠的大海,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水东日亦西,纷纷各有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忙碌,无论是自然界的水向东流,还是人类社会的活动,都充满了忙碌与变化,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阳和变杀气,雪浪奔长鲸”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如温暖与寒冷的交替、波涛汹涌的海浪与巨鲸的活动,象征了历史的起伏与社会的变革,强调了自然规律与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性。
“赤精既迷汉,中原复废兴”回顾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由此引发的三国鼎立与后续的政权更迭,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
“祸乱不可弭,感叹何时平”则是对历史中频繁发生的战争与动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象及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与进步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