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五十三)

富儿空毛行,贫儿把他物。

被物牵入廛,买卖不得出。

觉暮便归舍,黄昏黑漆漆。

所求不称意,合家加啾唧。

自无般若性,乏欠波罗蜜。

把绳入草里,自系百年毕。

实是可怜许,冥冥不见日。

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

自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

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

形式: 偈颂

翻译

富人空有华丽外表,穷人却只能羡慕他的财物。
财物牵着他进入市场,让他无法脱身去买卖。
到了傍晚他才回家,天色昏暗如同黑夜。
他的愿望无法满足,全家人都唉声叹气。
他自己没有智慧,缺乏慈悲和忍耐。
他将绳子扔进草丛,仿佛想以此结束一生。
真是可怜,生活在黑暗中见不到光明。
虽然富人两手空空,但家中财富丰富。
他的财富源自内在,无需依赖外在财物。
他的财富循环不息,需要什么就从道理中获取。

注释

富儿:有钱人。
贫儿:穷人。
被物:被财物牵累。
廛:市场。
黄昏:傍晚。
黑漆漆:昏暗。
啾唧:叹息声。
般若性:智慧。
波罗蜜:佛教中的六度之一,指忍辱。
自系:自我束缚。
实是:确实。
冥冥:黑暗。
甚富溢:非常富有。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财富。
周流:循环。
不穷:不断。
要者:需要的人。
从理出:遵循道理而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社会对比画面。一方面是“富儿空毛行”,他们虽然手中无物,但家中充裕,不需要依赖外在之物。另一方面是“贫儿把他物”,贫穷的孩子却要通过变卖身边的物品来维持生计。这两种境遇如同两个世界,富者自在,而贫者备受煎熬。

诗中“被物牵入廛,买卖不得出”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贫穷之人的无奈和困顿。他们被迫将家中仅有的物品带到市场去售卖,却又因种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成交,这种生活的艰辛令人叹息。

“觉暮便归舍,黄昏黑漆漆”描写的是贫穷之人在日落时分不情愿地收场回家,他们的心情如同天色一般昏暗而又沉重。接着“所求不称意,合家加啾唧”一句,则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失望与不安,这种生活的挣扎和无奈感染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在后面的几句中,“自无般若性,乏欠波罗蜜”可能是在借用佛教术语来形容贫穷之人的智慧或善行不足。而“把绳入草里,自系百年毕”则像是比喻他们的处境,如同被草绳所束缚,难以挣脱。

最后,“实是可怜许,冥冥不见日”一句,直指这种贫穷生活的悲惨和无望。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自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周流用不穷,要者从理出”,则是富裕生活的一种写实,富者的自在与充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贫富两极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同情心。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五十四)

无求乃法眼,有念却成魔。

无求复无念,即是阿弥陀。

真如共菩萨,总祇较无多。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诗偈(其五十五)

古时不异今,今时不异古。

生事日日灭,有所不能作。

世上乏钱财,守空无货赂。

理诗日日新,朽宅时时故。

闻船未破漏,爱河须早渡。

出过三江口,逍遥神自悟。

损之又损之,俄成贝多树。

临行途路难,无船可相渡。

业老见阎公,没你分疏处。

若见优昙花,处处无疑虑。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五十六)

鍊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

林枯鸟自散,海竭绝鱼龙。

无师破戒行,有法尽皆空。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五十七)

菩萨无烦恼,众生爱皱眉。

无恼缘无贼,皱眉被贼欺。

不须问师匠,心王应自知。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