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朝随粥鱼作,夕与栖鸟眠。

中间复何事,野饭炊山田。

摩腹步脩庑,披襟坐南轩。

薰炉郁佳气,茶鼎浮轻烟。

闲开竹窗帙,静憩蒲团禅。

庶几永白日,亦用销残年。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跟随粥和鱼儿开始,夜晚与栖息的鸟儿共眠。
在这期间又有什么事情,野外的饭食来自山田的炊烟。
摩挲着肚子在长廊漫步,敞开衣襟坐在南边的轩窗前。
薰香炉中香气浓郁,茶鼎上轻烟袅袅上升。
悠闲地打开竹制窗户,静静地坐在蒲团上修行禅定。
希望能长久享受这样的日子,也让剩余的岁月得以消磨。

注释

朝:早晨。
粥:粥。
鱼:鱼。
夕:夜晚。
栖鸟:栖息的鸟。
眠:睡眠。
野饭:野外的饭食。
炊山田:来自山田的炊烟。
摩腹:摩挲肚子。
脩庑:长廊。
披襟:敞开衣襟。
南轩:南边的轩窗。
薰炉:薰香炉。
茶鼎:茶鼎。
蒲团禅:蒲团上修行禅定。
永白日:长久享受。
销残年:消磨剩余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即事》,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首句“朝随粥鱼作,夕与栖鸟眠”展现了诗人早起煮粥,傍晚伴着归巢的鸟儿休息的生活节奏,流露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恬淡。接下来,“中间复何事,野饭炊山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满足,享受在山间田头烧制的粗茶淡饭。

诗人漫步在修长的廊檐下,敞开胸怀坐在南边的轩窗前,享受着薰炉散发出的宜人香气和茶香袅袅。他闲暇时打开竹编的书卷,静静地打坐冥想,寻求内心的平静。“庶几永白日,亦用销残年”则寄托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简单生活中度过余生,安享岁月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足的乡村生活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吴傅朋出游丝书求诗

使君官事闲时书,略取万象随指呼。

空中游丝定何物,非蚕所吐仍非蛛。

光风霁日青春暮,惹草萦花细于缕。

君今幻出一毫端,此秘从来人未睹。

铃斋观者客如云,有无断续吁难分。

不知谁束此毛颖,能使字画纤无伦。

尝闻扫垩生雪白,颠草亲承担夫力。

世间妙处不可传,心手应时须自得。

形式: 古风

吴甥遗灵壁石以诗还之

闲居百封书,总为一片石。

窗中列远岫,所欠者灵壁。

吴甥手持来,知向何许得。

铿锵发金声,温润见玉色。

诸峰扫空翠,一水界山白。

嵁岩出其间,如月挂虚碧。

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钱直。

吾虽甚爱之,子亦有此癖。

归与霅溪旁,从汝旧知识。

欲去复迟迟,摩挲遂移刻。

形式: 古风

张子公招饭灵感院

竹舆响肩舻哑呕,芙蕖城晓六月秋。

露华犹泫草光合,晨气欲动荷香浮。

给孤独园赖君到,伊蒲塞供为我羞。

僧窗各自占山色,处处薰炉茶一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汪?惇仁教授即官舍作斋予以独冷名之

昔君困齑盐,蓬首窗下读。

秋萤屡乾死,明月以为烛。

麻衣肘欲穿,才换一袍绿。

岂知冷淡债,十载偿未足。

书斋开冰厅,败壁数椽屋。

横经缀鹄鹭,未省进凫鹜。

穷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

直今张罗地,便恐车击毂。

先生粲可流,示现著冠服。

从渠势炙手,了不见凉燠。

小诗应大笑,笑我未忘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