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分离和不幸的场景,充满了悲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家园、亲情和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哀伤。
"出东门,不顾归" 一句直接设定了离别和孤独的氛围,诗人离开家庭却无法回头。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绘,也隐含着内心世界的割裂。
接下来的 "来入门,怅欲悲" 表明即便回到家中也难以抑制悲伤的情绪。这里的“怅”字很能传达一种沉重的心情,如同胸闷般令人喘不过气来。
"盎中无斗储" 和 "还视桁上无悬衣" 两句交织出一幅生活窘迫的图景,家中的贫困和空虚使得诗人心如刀绞。这里“盎”指的是盛放谷物的容器,“斗储”则是量词,用以形容粮食的匮乏;而“桁上无悬衣”,则是说家中连一件可供更换的衣物也没有。
"拔剑出门去" 一句突兀地出现,似乎诗人在绝望之下选择了逃离或反抗,但这并未带来任何希望,而只是加深了悲剧色彩。这里“拔剑”通常象征着决断和勇气,但在此处却显得无力回天。
"儿女牵衣啼" 显示出家庭成员的脆弱与依赖,孩子们拉住诗人的衣摆啼哭,更增添了一份哀伤。
"他家但愿宝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其他人家的羡慕,同时也在强调自己家庭的不幸和贫困。这里“共餔糜”指的是共同吃糊糊(一种用米制成的食品),反映了生活的艰难。
以下几句 "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对家庭状况的无奈和哀叹,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这里“仓浪”可能指的是粮食的匮乏,“黄口”则是形容幼童的口腔。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 这两句似乎在强调现世风气,或者是在表达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自觉。这里“清廉”指的是清正廉洁,“教言”则是指社会上的规范和教诲。
最后 "君复自爱莫为非" 可能是在劝告自己或他人要自重,保持本心,不做亏心事。而结尾的 "行。吾去为迟。平慎行。望君归" 则是诗人的离别之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悲剧性的命运,无奈与哀伤的情感贯穿全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