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德醇菊花

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

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

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

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

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

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春天和秋天的记录中没有下雨,连续十天都是干旱。
以往盛开的菊花只剩下根部,一半的黄叶已经凋零。
孤独的苍松在移动,秋竹也显得孤单。
神仙官员的手法巧妙,即使是半亩之地也能轻松处理。
修剪篱笆,扶持虚弱的枝干,绿色的叶子覆盖着红色的栏杆。
这株植物像万宝钉般珍贵,风吹露打,发出叮咚声。
孩子们眼光短浅,惊奇地抬头观看。
我折下你的清霜枝,让它照亮我寒冷的秋水。
因为年成不好,我学习不吃五谷,打算用它当作早饭。

注释

书:记录。
雨:下雨。
乾:干燥。
陈菊:过去的菊花。
施施:孤独的样子。
耿耿:形容孤独或明亮。
仙官:神话中的官员。
转物:转换万物。
辟谷:道家修炼方法,不食五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与个人情感的图景。开篇“春秋书不雨,十日九日乾”表达了长时间没有降雨,天气异常干旱的情景。“向来陈菊根,半扫黄叶残”则写出了作者对菊花的关注,它们虽然有些凋零,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接下来的“施施苍松独,耿耿秋竹单”描绘了松树和竹子的孤傲与坚守,既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也暗含了作者对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共鸣。

“仙官转物手,半亩不作难”则是说即便是神明也无法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即使只有半亩田地也不容易种植。这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顺应之情。

“芟篱扶弱干,团翠蒙朱栏”写出了作者在秋天中细心呵护植物的情景,“一株万宝钉,风露鸣珊珊”则描绘了一种珍贵的花卉,即便是微小,也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儿辈凡眼窄,诧作举首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短视与偏见,他呼吁人们抬头观望,开阔视野。“折君清霜枝,照我秋水寒”则是作者在秋天的晨露中折取菊花,与清冷的秋水相映衬。

最后,“年饥学辟谷,准拟充朝餐”表达了诗人在困难和贫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不忘初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个人理想的深沉感悟。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试严志行笔

龙跳虎卧王右军,蚕头隼尾始逼真。

不恨臣无二人法,但恨二人不似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软条蜡梅

南衙柔软北萦纡,霜碧霜青各立株。

但得东皇均一笑,黄梅吹蜡白吹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鱼相忘亭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阔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贴湖心,照见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螂勿余忌。

形式: 古风

秋月二首(其二)

江草半黄落,江雨催授衣。

衣中有断线,客子秋念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