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敢将蔬笋拟甘鲜,清瘦肥痴定孰贤。
气味比僧从淡薄,支离似鹤要轻便。
未随烟客登山屐,且辍江神饮马钱。
一岁可能三百把,骨青髓绿配松仙。
这是一首描写食用竹笋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竹笋清淡而独特的美味,以及它给人的精神享受。
“敢将蔬笋拟甘鲜”一句,直接点出了竹笋的清新与其他蔬菜的不同,它不像一般蔬菜那样甜美,却有着自己的鲜美。接下来的“清瘦肥痴定孰贤”则是形容竹笋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既非肥腻也非瘦弱,恰到好处,显示出诗人对食物的审美眼光。
“气味比僧从淡薄”用了一个鲜明的比喻,将竹笋的清淡与出家人的淡泊做比较,强调其清新脱俗。紧接着,“支离似鹤要轻便”则形容竹笋的质感和形态,如同鹤一般的优雅而不失灵动。
“未随烟客登山屐”表明诗人尚未追随那些寻欢作乐之徒去攀岩登峰,而是选择了与自然更为接近的生活。接着,“且辍江神饮马钱”则是在说,诗人宁愿放慢脚步,与江边的神灵一起品味那份超然的清净,并以此来喻示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一岁可能三百把”可能在形容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个时节都值得品尝。末句“骨青髓绿配松仙”则是将竹笋的色泽与松树相比,形象地表达了竹笋不仅味道清新,而且它那青色的质地,如同仙境中之物,令人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竹笋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食情趣,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
不详
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
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
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
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中郎风调世间无,敢谓明时德不孤。
扫地焚香诗得计,曲肱饮水道如愚。
寄书只说游山好,临老都缘学佛癯。
白帝一来真漫浪,时人无用便题舆。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祇相宜。
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
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
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疏木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檐滴冰为净,梅添玉作梢。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