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述三篇(其二)

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

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穫。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

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福建地区因瘴气肆虐导致的悲惨景象。诗人以“近闻闽中瘴大作”开篇,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接着,“不间村原与城郭”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瘴气无孔不入,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全家十口一朝空”,描述了家庭成员在短时间内全部离世的悲剧,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深切哀痛。“忍饥种稻无人穫”,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与绝望,即使辛勤劳作,也无法收获成果,饥饿与死亡的威胁笼罩着整个社会。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通过对比,突出了福建沿海地区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与内陆地区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逃离苦难、寻找避难所的渴望。

最后,“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用海潮的突然来袭比喻灾难的突如其来,强调了灾难的不可预测性和毁灭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元代福建地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雨述三篇(其三)

冬来一晴四十日,三日南风当有雪。

不知闽岭今何如,念我故人书断绝。

剑南判官心所亲,瓯宁大夫政有神。

腐儒多事浪忧喜,安得贻书两故人。

形式: 古风

春暮閒居寄城西程汉翁十五韵

迢迢层城阿,峨峨凤皇山。

下有隐沦士,能为淮汉言。

两日一寓音,五日一承颜。

每谈经济事,恒及离乱间。

言辞多忼忾,文字少凋残。

不叹东逝川,但忆南山田。

宁与无心游,不受众目怜。

褰衣必峻崿,散步亦名园。

舒卷信在襟,萧寂固所安。

经春僒疾痗,抚时增懦孱。

群书乱药裹,高卧掩荆关。

蹇余属久要,朝诣常暮还。

丑劣愧高情,焉知君所观。

日出众鸟语,苍岑满楼端。

申章写深谊,谫薄何由宣。

形式: 古风

长风沙夜泊

长风沙,风沙不断行人嗟。行人嗟,奈君何。

南风正高北风起,大船初湾小船喜。

移船更近大船头,不独风沙夜可忧。

但祝行人好心事,长江何处是安流。

茅屋参差数株柳,时平尚置官军守。

青裙老妪诧鲜鱼,白发残兵卖私酒。

鱼贱可买酒可沽,他人心事知何如!

形式: 古风

何郎失镜词

团团如月不曾亏,家人亲置枕中时。

朝朝将正头上帻,时时携镊鬓边丝。

古文宛转何人造,失来始觉今难讨。

街头不直半缗钱,古铜终较今铜好。

向人不敢再三寻,客里空疑同舍心。

万里相随一朝别,夜夜还瞻天上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