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孙鲂秀才

郡楼东面寺墙西,颜子生涯竹屋低。

书案飞飏风落絮,地苔狼藉燕衔泥。

吟窗晚凭春篁密,行径斜穿夏菜齐。

别后相思频梦到,二年同此赋闲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在郡楼的东侧和寺庙墙的西侧,像颜回那样简朴的生活在低矮的竹屋里展开。
书桌上的纸张被风吹得四处飘扬,如同落下的柳絮,地上青苔杂乱无章,燕子在其中叼啄泥土筑巢。
傍晚时分,倚靠在密集春竹围成的吟诗窗前,小路从夏日蔬菜整齐的田间斜穿而过。
离别之后时常在梦中思念这里,这两年里一同赋诗题字,共度悠闲时光。

注释

郡楼:指郡府的高楼。
寺墙:寺庙的围墙。
颜子:指颜回,孔子弟子,以生活简朴、好学著称。
生涯:生活方式,生活状况。
书案:书桌。
飞飏:飞扬,形容纸张被风吹起的样子。
风落絮:比喻纸张像风中飘落的柳絮。
地苔:地面上的青苔。
狼藉:散乱不齐的样子。
吟窗:诗人常倚窗吟诗的地方。
晚凭:傍晚时依靠着。
春篁:春天的竹子。
密:茂密。
行径:小路。
别后:离别之后。
相思:相互思念。
频梦到:经常梦到。
二年:两年时间。
同此:共同经历。
赋闲题:赋诗题写,消遣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寂寞的生活场景。开篇“郡楼东面寺墙西,颜子生涯竹屋低”两句,通过对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描述,勾勒出一个幽深宁静的空间,其中“颜子生涯”的“生涯”一词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而“竹屋低”则增添了一种隐逸的意境。

接着,“书案飞飏风落絮,地苔狼藉燕衔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中的荒废感。书案上的纸张随风飘散,显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遗忘;而“地苔狼藉燕衔泥”,则是对自然与人造物之间交织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一种生命力与静谧共存的画面。

中间,“吟窗晚凭春篁密,行径斜穿夏菜齐”两句,通过窗前的吟诵和小径上的行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照与生活的体验。这里的“春篁密”和“夏菜齐”,分别勾勒出春天和夏天特有的景致,表现了诗人对于四季更迭的感受。

最后,“别后相思频梦到,二年同此赋闲题”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别离之后,对朋友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甚至在梦中也难以忘怀。这不仅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表达,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隐逸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既有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孙辟呈郑谷郎中

衡岳去都忘,清吟恋省郎。

淹留才半月,詶唱颇盈箱。

雪长松柽格,茶添语话香。

因论乐安子,年少老篇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寻萍公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当阳张明府

玉泉神运寺,寒磬彻琴堂。

有境灵如此,为官兴亦长。

吏愁清白甚,民乐赋输忘。

闻说巴山县,今来尚忆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簪履为官兴,芙蓉结社缘。

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

茶影中残月,松声里落泉。

此门曾共说,知未遂终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