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

冬日晴且暖,林塘思净居。

往兴都未尽,遂经韩氏庐。

韩氏兄弟贤,各各趋义涂。

吾侪与之游,何异田苏俱。

经疑反此质,学陋惭无馀。

况兹诸少年,高论倾国都。

以及治民术,纵横无所拘。

又涉方外说,于道曾不殊。

诗评杜兼李,字法褚与虞。

啜茗岂非好,啖栗强为娱。

久厌官局检,聊休体质舒。

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

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所赖存泛爱,未以我为愚。

持归接士论,颇亦类贩沽。

复联长诗来,味若餐琼腴。

其辞多自损,似欲大厥誉。

颜子乃庶几,仲尼称弗如。

不厌会遇频,云龙实相须。

最和蹑麟趾,举步未敢渝。

形式: 古风

翻译

冬日阳光明媚且温暖,心中向往清净的居所。
游览兴致未尽,于是经过韩姓人家的屋舍。
韩家兄弟品德高尚,各自追求正义的道路。
我们与他们交往,如同田苏那样的志同道合。
阅读书籍时深感疑惑,反思自我知识浅薄。
面对这些年轻才俊,他们的高谈阔论震动京城。
他们精通治理百姓的方法,思想不受约束。
还涉猎了超脱世俗的学说,对道的理解并无二致。
他们的诗作评论杜甫兼有李白风格,书法效仿褚遂良和虞世南。
品茗难道不是乐事?吃栗子勉强算作娱乐。
长久厌倦官场繁琐,暂且放松身心。
笑声不断,身边堆满书籍。
整天欢喜于广博与精要,批评异见以维护正道。
依赖的是广泛的爱心,不认为自己愚蠢。
带回家中与士人交流,也像商人般交换思想。
再次收到长篇诗歌,如同享用美餐。
诗中多有自谦之词,似乎想提升自己的声誉。
颜回或许能比得上,孔子却称赞他不如。
不厌烦频繁的聚会,如同云龙相互依存。
我小心翼翼地追随他们的足迹,每一步都不敢偏离。

注释

晴且暖:阳光明媚且温暖。
林塘:树林池塘。
韩氏庐:韩姓人家的屋舍。
田苏俱:田苏那样的志同道合。
学陋:知识浅薄。
高论倾国都:高谈阔论震动京城。
博约:广博与精要。
贩沽:商人般的交流。
味若餐琼腴:如同享用美餐。
大厥誉:提升自己的声誉。
颜子:颜回。
仲尼:孔子。
云龙:比喻杰出人物。
麟趾:比喻贤者的足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题为《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诗中描绘了冬日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的场景,诗人借此机会造访韩氏兄弟的居所,感受到他们的贤良和追求道义的精神。诗人与他们交往如同田苏之流,深感自己的学问浅薄,但也欣赏他们的高谈阔论和治国才能,认为他们的诗文兼有杜甫和李白的风格,书法技艺精湛。

在韩氏家中,诗人享受着品茗和闲谈的乐趣,暂时摆脱了官场的繁琐,沉浸在书卷之中。他们讨论广泛,既有学术探讨,也有对社会规则的维护。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平凡,但秉持着广泛的爱心,不觉得自己愚钝。他期待与士人进一步交流,认为自己与韩氏兄弟的交往如同云龙相配,互相需要。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赞美韩氏兄弟的才华,认为他们的诗作如同美酒般令人回味无穷,谦虚地表示自己在赞誉上有所保留,但仍希望他们的声誉能进一步提升。诗人以颜回自比,表示自己对韩氏兄弟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频繁相聚的期待,认为他们的关系如同龙凤相随,不会改变。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僧说上人见访

客从东国来,山云犹在屦。

是时正穷腊,雁落溪阴暮。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衣楮足兰荃,相过宁厌屡。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城郭非清凉,山僧抱微疾。

又况三伏时,当兹一禅室。

炎飙正烁烁,溪水徒瑟瑟。

唯咏冰雪辞,可以销夏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依韵和磁守王几道屯田暑夜怀寄

地厚天青冥,故交荣谢并。

何当一壶酒,以昔相与倾。

君今二千石,未往恋山楹。

山楹夜对月,孤怀岂忘情。

贵者几何逝,贱者几何生。

夏簟且安寝,明星上东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