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老叶已经蛀蚀,即使风吹仍挂在枝头。
高低起伏的声音,深深触动我的心弦。
别忘了它们曾四处纷飞,尖锐圆润的形态相互摩擦。
此刻我期待着春天的再次降临,就像等待黄河的东流。
不要惊动衡山的大雁,也不要询问洞庭湖的波涛。
只听说汉武帝的事迹,他的横汾之歌流传至今。

注释

老叶:指陈旧的树叶。
蠹:蛀虫侵蚀。
振:摇动。
柯:树枝。
声:声音。
感:触动。
多:很多,深沉。
四散飞:四处飘散。
尖圆:形容形状。
磨:摩擦。
思再春:期待春天再次来临。
宛然:仿佛。
俟:等待。
河:黄河。
衡山雁:衡山上的大雁。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浪。
汉武帝:西汉的皇帝刘彻。
横汾歌:《横汾》一曲,相传为汉武帝所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裴如晦秋怀》,通过对老叶被风吹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形象地写出叶子虽老但仍坚韧地挂在枝头,经风摇曳,发出低沉的声音,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寓言落叶不因衰老而放弃,反而以尖锐和圆润的姿态相互摩擦,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执着。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如同河流期待春水的到来,暗示着对新生和希望的渴望。"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诗人劝慰自己不必过于忧虑外界变迁,保持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借汉武帝的典故,感叹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唯有那流传的歌声能长久回响。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五)

唧唧复唧唧,长沙何太息。

秋风入破衣,瘦妇思补刺。

手中把长线,无帛缝不得。

夜夜忧向寒,斗柄渐垂北。

嫁夫欲夫富,欢乐要终极。

欢乐既未能,鬓发霜花易。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四)

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

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古来高世人,林下遗忧责。

扛鼎绝膑者,乃自恃以力。

积金苟如山,何异鱼贪食。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三)

勿惊年齿迟,勿叹时节晚。

寒松翳林麓,射干生陇坂。

野蓬随飘飘,秋实缀纂纂。

万物更盛衰,有益必有损。

损益皆自然,曷增凫胫短。

人为智虑役,白发安得免。

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

后世岂皆愚,计校徒勉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