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三)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一曲离歌,烟村人去,马头微雪新晴。

隔年光景,回首近清明。

断送残花又老,春波净、湖水初平。

谁重到,雕阑尽日,遥想画桥横。高城。

凝望久,何人为我,重唱馀声。

问桃李如今,几处阴成。

老去从游似梦,尊前事、空有经行。

犹能记,殷勤寄语,多谢故人情。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庚]韵

翻译

一首离别的歌曲,在炊烟袅袅的村庄中回荡,马头沾着新下的薄雪,天气刚刚放晴。
回忆起去年的情景,此时接近清明节气。
凋零的花朵伴随着春天的消逝,湖面春水上涨,水面平静如镜。
还有谁能再次来到这里,倚靠雕栏,遥想那横跨湖面的画桥。
在高耸的城墙上长久凝望,无人能为我再唱那余音。
询问如今的桃李,何处已成阴暗之地。
随着年岁增长,那些旧日的游历仿佛梦境,酒杯前的往事只剩空想。
还能记得,曾深情地寄语,深深感谢老朋友的情谊。

注释

离歌:离别之歌。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庄。
马头微雪:马匹头部沾着少许雪花。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
残花:凋零的花朵。
春波:春天的湖面波纹。
雕阑:雕刻装饰的栏杆。
画桥:色彩艳丽或装饰华丽的桥。
高城:城墙,高大的城市建筑。
馀声:遗留的歌声或回响。
桃李:比喻学生,也指桃花和李花。
阴成:阴暗形成,此处可能指树木茂盛。
尊前:酒杯之前,饮酒时。
经行:经历过的路径,此处指回忆。
殷勤:热情而周到。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叶梦得的《满庭芳·其三》。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一曲离歌,烟村人去,马头微雪新晴。" 开篇即以一个淡淡的离别场景,设定了一种淡远的情怀。"烟村人去" 显得出一片萧索之感,而"马头微雪新晴" 则是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隔年光景,回首近清明。断送残花又老,春波净、湖水初平。" 这两句则将时间推移到了一年之后,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迁的描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哀愁。

"谁重到,雕阑尽日,遥想画桥横。高城。" 这里诗人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某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一座高城或古刹前——诗人在这里等待着谁的到来,或许是友人,或许是过去的自己。

"凝望久,何人为我,重唱馀声。问桃李如今,几处阴成。" 这两句中,诗人的目光久久地投向远方,似乎在寻觅着一段往事,而那"馀声" 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响。

"老去从游似梦,尊前事、空有经行。犹能记,殷勤寄语,多谢故人情。"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的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和友情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作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索与情感。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百花洲席上次韵司录董庠

一年春事,常恨风和雨。

趁取未残时,醉花前、春应相许。

山公倒载,日暮习池回,问东风,春知否,莫道空归去。

满城歌吹,也似春和豫。

争笑使君狂,占风光、不教飞絮。

明朝酒醒,满地落残红,唱新词,追好景,犹有君收聚。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其三)上巳席上

一声鶗鴂催春晚。芳草连空远。年年馀恨怨残红。

可是无情、容易爱随风。茂林修竹山阴道。

千载谁重到。半湖流水夕阳前。

犹有一觞一咏、似当年。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七)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绿阴初过黄梅雨。隔叶闻莺语。睡馀谁遣夕阳斜。

时有微凉风动、入窗纱。天涯走遍终何有。

白发空搔首。未须锦瑟怨年华。

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其五)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数声微雨风惊晓。烛影欹残照。客愁不奈五更寒。

明日梨花开尽、有谁看。追寻犹记清明近。

为向花前问。东风正使解欺侬。

不道花应有恨、也匆匆。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