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揭辞三首(其二)

薄葬定邻边,民安即旧廛。

大非空六马,深不锢三泉。

忍逐宫车出,翻随玉辂旋。

西都无限竹,泪色似湘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仁宗皇帝揭辞三首》中的第二首,以哀悼仁宗皇帝逝世为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仁宗皇帝去世的深切哀痛以及对其治国理念的肯定。

首句“薄葬定邻边”,以“薄葬”暗示仁宗皇帝的丧礼简约,体现了其生前倡导的节俭之风,同时也预示着他的离世将不会引起纷争,稳定了周边环境。接着,“民安即旧廛”则强调了仁宗在位期间带来的安定局面,百姓安居乐业,如同往常的生活环境一样平静。

“大非空六马,深不锢三泉”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仁宗皇帝的英明决策,称其治国有方,犹如驾驭六匹骏马般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又暗示其去世后,国家并未陷入混乱,而是继续沿着他所规划的道路前进,犹如深埋三泉之下,但并未封闭国家的发展之路。

“忍逐宫车出,翻随玉辂旋”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仁宗皇帝驾崩的情景,表达了对皇帝去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皇帝身后事处理的尊重与哀思,即不愿让皇帝像寻常人一样离开,却也不愿违背传统礼仪,只能遵循“玉辂”(古代帝王的车)的安排,完成最后的旅程。

最后一句“西都无限竹,泪色似湘川”以“西都”指代京城,用“无限竹”象征哀伤的无尽,而“泪色似湘川”则是将泪水比作湘江之水,色彩深沉,寓意着人们对仁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如同湘江水一般绵延不绝。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逝世的哀悼,不仅展现了对皇帝个人的崇敬与怀念,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君主治国理念的认同与传承。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仁宗皇帝揭辞三首(其三)

圣治方无事,仙游遽不还。

心休黄屋外,乡远白云间。

笳鼓悽寒月,旌旗卷暮关。

孤臣期得殉,黄鸟愿重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其一)

遽委飞乾运,应开出震符。

子方批凤尾,天已下龙胡。

遏密思尧治,讴歌启舜图。

只留勤俭德,千古亘三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其二)

此日天无色,輴车下禁宸。

悲风随去仗,哀泪裛行尘。

一闭皇堂夜,长閒御寝春。

守陵来有几,萧索庆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英宗皇帝挽辞三首(其三)

蜃驾虽停洛,飙舆已溯天。

空藏轩剑舄,不敢霸山川。

挽揭秋声外,旌翻夕照前。

老臣非从死,何路答知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